練習書法,老有所樂
近日,蘭州市七里河區老年大學迎來建校20周年慶典,一場融合書畫藝術與精彩展演的校慶活動,生動展現了銀齡學子的文化風采與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從2005年蹣跚起步,到如今擁有30余個專業、年培訓學員超2000人次的區域老年教育標桿,這所大學已成為七里河區乃至省市范圍內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重要精神家園。
從120人的“小課堂”起步
時光回溯到2005年,七里河區老年大學在蘭州蘭石集團有限公司的場地借址成立。校長金晶回憶:“那會兒就開了書法、繪畫、音樂三個班,每周各上一節課,攏共120位學員。雖地方不大,但算是扎下了根。”第二年,在區里支持下,學校搬到了西湖公園東門對面的濱河中路111號,總算有了自己的“家”。
隨著社會發展和咱身邊老人越來越多,學校的“花樣”也更豐富了。到2010年前后,聲樂、器樂這些課程都開起來了,來上課的老人明顯多了。學校名氣大了,老人們學的本事也派上了用場,在區里和市里的慰問演出、書畫展、“三下鄉”活動上,經常能看到咱老年大學學員的精彩節目和作品。地方不夠用了?在區里和民政局的支持下,學校又陸續在銀灘花園社區、中天健廣場開了新點,課程一下子增加到30多種。為了教得好,學校專門請來省市有名的老師,讓老人們學得開心、學得放心。
“學校能有今天,離不開社會進步和政府一直以來的關心支持。”金晶感慨道。
在這里,退休生活有了新追求
學校搬到新住址那年,55歲的張漢乾立馬報名參加了書畫班。“年輕時就好寫寫畫畫,可一直沒機會好好學。退休了,這下總算圓了夢。”這一學,就是20年。
66歲的孔玉琴在老年大學學跳舞和電子琴有10年了。“打小就愛跳舞,上學時是文藝骨干,可惜后來沒干這行。沒想到老了老了,在老年大學把這心愿給補上了!”她笑著說,現在每天跳舞練琴,還琢磨參加電子琴考級,“日子過得可有勁兒了!”
67歲的陳宏森練書法7年了,對學校贊不絕口:“課程多,老師好,名聲一直響當當。”采訪中,不少老人都說,老年大學讓退休生活有了“主心骨”。以前可能打打牌、喝喝酒,現在愛上了寫字畫畫、唱歌跳舞,認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老伙伴,生活規律了,身體精神都好了。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因為這20年來學校辦得好,所以不光七里河區的老人愛來,連其他區縣的老人都“慕名而來”,在這兒學習交友、安享晚年。“金杯銀杯,不如咱老百姓的口碑!”張漢乾的話,說出了大伙兒的心聲。
未來還要添新課程,搭更大舞臺
站在第二個20年的新起點,校長金晶說,學校的好傳統要繼續發揚,更要想著法子讓老人們學得更舒心、玩得更精彩:“我們打算再豐富課程,請更好的老師,開更多大伙兒想學的課。還要把老人們學習成果的展示活動辦得更熱鬧、更經常,給大家搭更多能‘露一手’的舞臺!”
從西湖公園同樂軒里飄著墨香的書畫班,到各個教學點傳出的琴聲舞步,七里河區老年大學用20年時光,把“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十六個字,實實在在地融進了每一次上課、每一次活動中,溫暖了6000多位老人的晚年生活。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申亮 文/圖
責任編輯:馬和相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