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剛放下割草刀,就握住了北大的信箋。
在云南臨滄云縣的山路上,剛從地里割完牛草回來的女孩張鏡,收到了一個改變命運的快遞——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份通知書不是送到窗明幾凈的書房,而是遞到了她沾滿青草汁液、泥土芬芳的手上。
這個畫面,本身就足夠震撼。它像一個強有力的人生注腳:腳下是家鄉的土地,手中是夢想的信使。
張鏡,這位來自大山深處的女孩,在今年高考中以670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錄??!談及那一刻,她眼中依然閃爍著光芒:“我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走出了大山,能看到廣闊的世界。”
高分背后的屏息瞬間:查詢時“手都是抖的”
回想起查分當天,張鏡至今記憶猶新,那不僅是緊張,更是一種難以置信的狂喜:“我很激動,一開始查不到成績還以為網卡了,往下滑才發現成績已經被屏蔽了,當時手都是抖的。”
高考成績被“屏蔽”,意味著她躋身全省頂尖考生的行列。這個顫抖,是長期付出得到頂級肯定的激動,是寒門學子逆天改命命運齒輪轉動的瞬間。
“大朝山曾是全世界”:一個八寶粥就是最好滋味的童年
張鏡的起點,是許多城里孩子難以想象的純粹與閉塞。
在一封寫給家鄉大朝山學子們的信中,她這樣自述童年:“我在7歲前的生活,就是每天和媽媽上山采茶,日復一日。小時候天真爛漫,一瓶八寶粥便是最愛。那時,大朝山便是全世界。”
她的世界曾經那么小,只裝得下山、茶田和母親的背影。走出大山的求學路,是她人生第一次“拓荒”:“從沒出過大朝山的我,面對著高樓大廈感慨萬千,原來這就是外面的世界。”那份懵懂中的巨大沖擊,塑造了她對“廣闊天地”的渴望。
不變的鄉情:走到再遠,那個路口就是“家”
被頂尖學府錄取,站在了人生的新起點上,張鏡卻絲毫沒有忘記來處。
她清晰規劃著未來:先去北京好好讀書,積累知識。但談及歸宿,她的聲音溫柔而堅定——最終希望回到家鄉。
“從小在家鄉長大,雖然出去求學,但家鄉的情結一直都在。”她的話語里有對故土最深的眷戀,“每次放假回家經過那個路口,就知道自己回家了。”那個路口,是她生命的起點,也是她心靈的錨點。
從“大朝山是全世界”,到“北大是舞臺”,張鏡用知識的力量為自己劈開了一條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山路。她的故事,不僅僅是個人奮斗的贊歌,更是教育改變命運最生動的詮釋。
她割草的手曾勞作于茶田,曾緊握筆桿挑燈夜戰,曾因喜訊而激動顫抖。如今,這雙手將翻開北大的書頁。但無論飛得多高多遠,她的根,都深深扎在云南那片翠綠的群山之中。她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回來,為了有一天,能為那片曾經是她“全世界”的大山,帶回更多光,照亮更多像她一樣的孩子的夢想。
張鏡的故事,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無數大山孩子的堅韌與夢想,也讓我們看見了知識的力量如何穿透萬山阻隔。她的路,才剛剛開始,她的反哺之心,已清晰可見。愿她的光芒,成為更多星星之火的原點!分享這份感動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