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天津的城市藝術盛典“橋見海河·邂逅浪漫——橋邊音樂匯”以“海河之夜”為主題啟幕。視覺中國供圖
青年是城市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青年群體的集聚程度直接關乎城市發展活力與創新潛力。如何提升城市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并實現其有效集聚,已成為城市發展戰略的核心議題。近年來,“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的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格局正加速形成。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日前強調,要“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會議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包括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在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
各地近年積極推出系列配套舉措,有效增強了城市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傳統城市發展理論認為人口集聚主要依賴產業發展和就業機會創造,近幾年國內則涌現出了一類以文化吸引力見長、實現人口快速集聚的新型城市發展模式。
追求多元價值的“青年擇城觀”
“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擇一城而處之”作為社會個體安身立命的首要決策,是當代青年面臨的最關鍵的人生選擇,青年的擇城理念日益多元化。互聯網和交通技術的進步顯著擴展了青年的心理和物理活動半徑,這使得青年在考慮傳統的地緣和親緣因素之外,趣緣因素也逐漸成為他們重要的考量維度。父母及家庭的價值觀念對青年多元選擇的包容度也在不斷提升。
當代青年的擇城觀念也從工業文明時期的“效率至上”,轉向數字時代的注重“意義建構”。傳統的評價標準如就業密度、商業規模、經濟增長等,有逐漸讓位于人文美學價值和個體生命體驗的跡象。青年群體正通過主動選擇具有文化滋養力的城市空間,在快慢節奏的平衡中重塑生活美學,進而將單純的“居住”升華為日常文化實踐。不少青年開始重新定義何為真正的“城市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打造特色文化IP作為發展戰略重點。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中國城市年輕力評價體系》中,就將文化吸引力作為衡量城市發展潛力的核心指標之一。
文化要素在青年擇城決策中占據何種地位?筆者認為,文化在城市建設中具有三重核心功能。
文化激活青年融入
“著力建設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城市工作7個方面重點任務的一個重要方面。文化因素能夠激發青年主動融入城市的內在動力。當青年選擇一座城市時,有趣與否正成為關鍵考量因素之一。全國文旅產業近年來的蓬勃發展印證了這一點,如江西景德鎮憑借千年瓷文化吸引大批青年從“買客”轉型為“創客”,青年藝術聚落呈爆發式增長,在這里能夠看到文化消費新業態的蓬勃發展。
更早些年,云南大理也憑借藝術與文化特色鮮明的生活方式,成功塑造了“世外桃源”的城市形象,以“青年藝術公社”的方式聚集了眾多手工藝創作者,還通過傳統工藝工作坊等方式,形成了持續的文化交流場域,產出民族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藝術作品。與此同時,河南開封、洛陽等古城也積極投身文化IP建設大潮。通過精心設計城市文化形象、打造特色文化產品、塑造代表性文化人物,以上這些現象級文化傳播形成的磁吸效應,正成為相關城市人才戰略的重要支點。當代青年既是文化消費的主力軍,更是文化創新的生力軍。
文化打造就業平臺
文化熱潮往往轉瞬即逝,打造城市文化IP不僅需要建設文化基礎設施等硬件條件,更要與城市的文化傳統和人才資源深度融合。青年能否順利、充分就業是考驗文化熱潮實效的關鍵指標,文化吸引力與產業吸納能力應該形成良性互動。
景德鎮之所以可能成為下一個文化驅動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典范,在憑借其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打造出眾多出彩的文化現象的同時,更關鍵的在于相關配套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堅實的產業基礎,通過對接設計、電商、文旅等現代產業并創造豐富的就業崗位,吸引了大量“景漂”在此穩定下來,實現文化現象向文化產業的轉化。湖南長沙的網紅經濟也是培育出了完整的產業鏈,讓慕名而來的年輕人通過產業鏈各環節真正融入城市發展。青年留下來的關鍵,在于文化資源能夠轉化為經濟機會。青年就業數據是“硬指標”,檢驗著文化資源是否融合于城市建設,是否形成了人才聚集與產業升級的良性互動。
文化培育包容生態
文化是激活青年生存的基礎動能,決定了城市的包容度,也決定著能否為年輕一代搭建真正的生活港灣。這種包容度體現在兩個層面:
其一,好的城市文化能夠涵養接納青年的社會氛圍。例如,廣東深圳通過“青年驛站”為畢業生提供免費過渡住宿,四川成都將咖啡館、街頭藝術區打造成青年社交空間,類似舉措傳遞著“熱烈歡迎年輕人”的信號。而當房租占據畢業生收入的60%,城市管理過度限制街頭市集、創意店鋪時,本質上其實是在“勸退”年輕人。
其二,好的城市文化往往與較高水平的公共服務相輔相成。“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要求“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線”。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包容性的關鍵,在于同步增強公共服務能力,除了基礎設施的完善,更應著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青年群體對公共服務有著特定訴求,特別是在婚育支持、教育資源和醫療保障等方面,解決他們這些急難愁盼問題,將有效強化其城市歸屬感。通過營造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文化氛圍,同時提供包容性、可及性強的文化環境與便捷的公共服務,使青年群體既能因文化魅力而來,又能因生活舒適而留,最終實現“引得進、留得住”的人才發展目標。
?。ㄗ髡呦抵袊逃茖W研究院區域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