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文
2025年7月,日本《讀賣新聞》丟出一枚重磅炸彈:日本將6艘“阿武隈”級護衛艦打包“甩賣”給菲律賓,創下二戰后首次整艦出口的紀錄。這些服役超30年的“海上活化石”,在日本眼看要進廢鐵廠,卻被包裝成“南海戰略利器”,塞給菲律賓海軍。
這場交易看似是日本“廢物利用”、菲律賓“撿漏壯膽”,實則暗藏日菲聯手、美國幕后操盤的算計,目標直指中國南海。表面上的“軍艦交易”,背后卻是赤裸裸的地緣博弈。日本這是要借“破船”撕開“和平憲法”的口子,菲律賓甘當“馬前卒”,妄圖在南海攪局。可這出戲,真能唱得下去嗎?
突破“和平紅線”
“阿武隈”級護衛艦,1989年起服役,2000噸的排水量在現代海軍里就是個“老爺車”。雷達老舊、火力疲軟,連直升機甲板都沒有,面對中國海軍的055大驅,簡直不堪一擊。可對菲律賓來說,這卻是“天上掉餡餅”。菲律賓海軍窮得叮當響,2025年預算才9億美元,僅有兩艘像樣的護衛艦。這6艘“白菜價”老艦能讓艦隊規模翻倍,直接部署到巴拉望島和蘇比克灣,擺出“威懾”南海的架勢。
但便宜沒好貨。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嘴硬說這能“改變南海存在感”,可內部早炸了鍋——每年2億美元的維護費,占海軍預算五分之一!更別提這些艦艇在解放軍鷹擊-21導彈面前,怕是連逃跑都費勁。菲律賓看似撿了“戰力”,實則背上燙手山芋,還得看日本臉色行事。
日本“和平憲法”和“武器出口三原則”曾是軍事擴張的緊箍咒,可安倍政府2014年拋出“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開了道口子。2017年修訂《自衛隊法》,允許低價甩賣二手裝備;2023年放寬限制,導彈也能出口;2024年更允許向第三國賣戰斗機。
如今,日本玩起“聯合開發”的花招,把“阿武隈”級包裝成“國際合作項目”,硬生生繞過出口禁令。這不是小打小鬧。日本早向越南、菲律賓送過巡邏艇、雷達,2023年還通過“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機制加快軍援東南亞。這次整艦出口,等于徹底揭開武器出口的“封印”。美國退役軍官約翰·布拉德福德一針見血:這批老艦雖弱,卻是“完整作戰平臺”,為日本賣更狠的家伙開了路。
日菲“抱團取暖”
日菲軍事勾連,背后全是美國在使勁。日本和菲律賓,一個是“印太戰略”橋頭堡,一個是南海“急先鋒”,都甘當美國遏華的棋子。2022年起,日本接連與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簽《互惠準入協定》,方便部隊互訪和聯合軍演;2025年4月,日菲談妥《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共享戰爭資源;6月,香格里拉對話敲定軍艦交易。美日菲還通過“四邊機制”和“肩并肩”軍演,拼湊軍事小圈子。
美國把日本當“馬前卒”,縱容其突破“和平憲法”,武裝菲律賓當“反華前哨”。日本借機擴張影響力,菲律賓則妄想靠幾艘破船在南海叫板中國。可這“三人行”各懷鬼胎:日本想激活軍工產業,菲律賓想壯膽邀功,美國坐收地緣紅利,推“北約亞太化”。
日本甩老艦,不只是“清庫存”。三菱重工借改裝和維護合同撈錢,光換雷達就賺1.2億美元。長期受限的日本軍工產業,正借這機會培養客戶、建后勤體系,瞄準澳大利亞、印尼的軍售大單。菲律賓則騎虎難下:接船能短期充門面,可高昂維護費和對中國市場的依賴(2024年水果出口因南海摩擦跌37%)讓其左右為難。
破船難翻大浪
這招擺明沖著南海來,想把菲律賓武裝成“反華釘子”。東盟國家如新加坡、越南也急了,直呼別讓南海變“冷戰前線”。中國國防部直接甩出三記重拳:讓日本反省歷史、別違法、別在南海搞亂子。解放軍沒閑著,055大驅和轟-6K常態化巡邏南海,鷹擊-21導彈射程1000公里,覆蓋全域。菲律賓若敢借老艦挑事,怕是自找沒趣。
抗戰勝利80周年,日本卻挑這時候把“阿武隈”級老艦送菲律賓,艦名還帶著侵華歷史的黑影。這場“廢鐵交易”改變不了南海格局——解放軍體系化作戰能力,遠不是幾艘老艦能撼動。日菲自以為靠“破船”能攪局,實則在美日操盤下越陷越深。菲律賓若繼續當“代理人”,恐成大國博弈的“炮灰”;日本的軍事冒險,也可能自食惡果。正如老話說的,“玩火者必自焚”。日菲若不回頭,南海的驚濤駭浪,遲早讓他們現原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