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jié)尾
林徽因作為中國建筑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她的能力絕不是隨口說說,在女建筑師備受排擠的年代,她卻能夠憑借一己之力成為中國現(xiàn)代第一位女建筑師,這足以說明她的能力與成功。
然而這樣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女性,在死后多年卻被丈夫續(xù)娶的妻子刻意詆毀,一句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責備”,卻將林徽因拉進了輿論風暴中。
然而當你回看林徽因和功績和死后榮獲的殊榮便會知曉,為何梁思成的“新老婆”林洙對她會如此介懷,你對林徽因的故事了解多少呢?
林徽因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穿著高跟鞋上房梁的特殊女性,她的能力早已被世人所認可,可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女子”卻在死后多年被丈夫續(xù)娶妻子指責,被扣上了“交際花”的頭銜。
可當我們回看林徽因一生的功績,就會明白林洙的每一句指責都只是源于心中埋怨,以及她永遠無法超越林徽因的自卑心。
作為民國才女,林徽因從小就跟著父親游歷歐洲各國,她的所見所聞也為她日后的成功奠定了殷實的基礎(chǔ),不僅如此因為她開拓的眼界,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才會如此出類拔萃。
以至于在她死后多年,子女每當提起母親時都會難掩失落和思念的情緒,林徽因為了能夠在建筑行業(yè)里大放異彩,她所承受的壓力也絕非常人能夠比擬。
在當代這個社會有不少人都稱因為繁重的工作所以無法保持自己的體面,有時甚至連穿衣打扮都來不及,但在民國時期,中國建筑行業(yè)還處于沒落的時代,林徽因卻挑起了大梁。
奔走于各個地區(qū),在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下,她都保持了自己的端莊和秀美,這不僅僅是她擁有一顆愛美之心,更是她刻進骨子里的優(yōu)雅與從容。
這張照片拍攝于1938年因為抗戰(zhàn)的緣故,林徽因不得不帶著孩子和母親一路南下,經(jīng)過層層封鎖最終抵達了昆明,然而長時期的輾轉(zhuǎn)加上無法休息林徽因的身體也慢慢變差。
但在與友人的合影中她依然展現(xiàn)出了自己的特殊魅力,身著旗袍看上去溫柔又知性,她的樂觀與豁達也成為了孩子日后前行路上的“燈塔”。
這張照片是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在中年時期接受采訪時所拍攝的,那時當記者問到他為何沒學建筑繼承父母的衣缽時,他表示自己“沒出息”,曾經(jīng)考過但是差兩分與建筑學院失之交臂。
而不僅僅是梁從誡沒有考上,女兒梁再冰也因為考試成績沒有達標和清華建筑系無緣,然而作為一手創(chuàng)建起清華建筑系的林徽因夫婦來說面對子女的“失敗”,她們并沒有責怪而是坦然面對。
對于林徽因來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便是無法進入建筑系,或許在其他領(lǐng)域中孩子們也能綻放異彩。
并且雖說他們夫婦作為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讓子女順利進入建筑系但是林徽因卻并沒有動用自己的任何關(guān)系,這也是她在子女成長路上所教給她們的道理。
那就是任何成功都需要自身的努力,沒有努力憑空得來的永遠都不會成為自己的勛章,這也是林徽因一生所追求的,哪怕身體健康急速下滑,她也依然堅守在建筑的“第一線”。
可以說林徽因所獲得的一切成就,并不是因為她的家境,也不是因為她的丈夫,而是因為她自己,她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女建筑師。
而林徽因在子女的教育上也證明了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人生走向,父母的成功不代表子女也會有所傳承。
建筑系沒能考上梁從誡就開始攻讀歷史系,后來也成為了世界史的研究生,并且擔任過云南大學歷史系的老師。
梁再冰則是在外語上頗有建樹,后來更是成為了新華社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用自己的筆桿向世人證明她的能力。
這張照片拍攝于1928年,此時梁思成與林徽因剛剛成婚不久,兩人正準備前往歐洲度蜜月,在輪船的甲板上拍攝了這張珍貴的留影。
此時兩人的感情非常好,因為同樣喜歡建筑,所以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在婚后兩人不僅是親密的愛人,更是建筑道路上的至交好友。
在兩人結(jié)婚時,林徽因還親自設(shè)計了自己的結(jié)婚禮服,這也是基于她在美術(shù)上的造詣,最初在前往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筑時,林徽因就吃了“閉門羹”。
因為那時大學建筑系不招收女學生所以她并沒能和梁思成一樣進入建筑系學習,在不得已之下只能留在美術(shù)系學習,并選修了建筑系的課程,也正因如此,林徽因的美術(shù)、設(shè)計功底十分了得。
隨著時間的流逝,夫婦二人也在建筑行業(yè)嶄露頭角,兩人一起參與了國徽的設(shè)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shè)計以及對景泰藍工藝革新都有著巨大的貢獻。
但高強度的工作也讓林徽因的身體吃不消,本就有肺病在身的她在擔架上都還要堅持工作,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貢獻給了建筑系,最終于1955年4月1日與世長辭,終年51歲。
林洙
就在世人都以為梁思成會永遠懷念自己妻子的時候,他卻在林徽因去世七年后決定續(xù)娶,而他的再婚人選竟是他的學生林洙。
這張照片拍攝于1962年,此時梁思成正坐在沙發(fā)上思索是否應(yīng)該迎娶林洙過門,而令人感到“諷刺”的是,他在思索這一問題時身旁還擺放著林徽因的照片。
一邊看似深情的懷念著亡妻,一邊卻又開始籌備和新婚妻子的婚禮,梁思成也因為這段婚姻而被世人所“諷刺”。
雖說他的娶妻之路被眾多人反對,其中為首的就是孩子梁從誡與梁再冰,然而這都無法阻擋梁思成想要續(xù)娶的決心,最終還是在眾多不滿的聲音中和林洙于1962年結(jié)為了夫妻。
這張照片就是兩人結(jié)婚以后所拍攝的,此時梁思成已經(jīng)61歲了,林洙卻才34歲,不少人都以為林洙是“小白兔”,只是因為仰慕梁思成,然而她的所作所為卻讓世人明白她實際上是一朵“食人花”。
原來大家無法接受林洙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她的上一段婚姻,原本有著美好幸福的家庭,可只因丈夫落難她就毅然選擇離開,不能同甘苦共患難自然不被世人所接受。
不僅如此,當她嫁給梁思成之后就一直被林徽因的優(yōu)秀所環(huán)繞著,無法擺脫內(nèi)心的自卑感,因此在她晚年時期還曾進行了一系列的“迷惑發(fā)言”,妄圖誘導世人去指責林徽因并不是一個好太太。
而她內(nèi)心世界的不滿早已在年輕時期就有了苗頭,在結(jié)婚后因為梁思成并未取下懸掛在屋中林徽因的巨大畫像,因此林洙每天都要面對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女人。
最終難以忍受之下她選擇私自取下林徽因的畫像,想要以此來證明自己才是梁家的女主人,然而她卻低估了子女對母親的思念。
得知此事以后梁再冰也不愿維持表面的和諧,直接返回家中給了林洙一個耳光,既是告誡她不要挑戰(zhàn)林徽因的地位,也是為了提醒她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林洙本以為將此事告訴梁思成會得到不同的對待,可沒曾想梁思成也十分淡漠的表示“何必呢”,這也加劇了林洙內(nèi)心的不滿,因此在多年后她才公開表示林徽因不會做飯,全都仰仗保姆。
然而林徽因的故事早已被世人所知曉,這張照片拍攝于1934年,此時林徽因和梁思成用了四年的時間考察了15個省,200多個縣,在風吹日曬下皮膚都變得黝黑。
也正是這樣的環(huán)境和工作導致林徽因根本無法像林洙那樣變成一個只呆在家中洗衣做飯的小女人,不得不說林洙的這番“指責”反而是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
而林徽因的能力和成功是林洙窮極一生都無法超越的,從她葬禮的特殊待遇就能看出,林洙對她的“冷言冷語”都是源自于自己那難以消散的自卑心。
林徽因在離世以后她的治喪委員會一共有13位成員,其中就包括了周培源、錢偉長、金岳霖等人,而這13個人放在現(xiàn)在來看早已成為了教科書里的人物。
除了治喪委員會成員十分了不起以外,林徽因離世當天《人民日報》的頭版也留給了她,專門為她發(fā)了訃告,這樣隆重的程度在建筑史上也是前無古人。
因為林徽因生前的功績在死后她也被葬入了八寶山革命公墓,這也是她與公墓的緣分,曾經(jīng)她親手設(shè)計了公墓,死后這里也成為了她長眠的地方。
在葬禮的現(xiàn)場市長彭真親自為她送上了花圈,盡管兩人曾經(jīng)因為拆除城墻一事而劍拔弩張,可在死后彭真對她的敬重也足以說明林徽因的與眾不同。
這張照片拍攝于林徽因的墓地,不少人都會覺得好奇,她墓碑底座的漢白玉雕刻和整個墓碑并不太協(xié)調(diào),實際上這座白玉雕刻和林徽因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這一塊漢白玉實際上是人民紀念碑的廢料,作為紀念碑的設(shè)計者之一林徽因留下了這款漢白玉以作紀念,沒曾想在她死后,國家就把這塊漢白玉贈送給了她,成為了墓碑的一部分。
這也算是將一塊特殊的墓志銘,一塊象征著林徽因功績的漢白玉奉獻給了它的創(chuàng)作者,林徽因死后享受的殊榮是林洙無法匹敵的,盡管她多次詆毀,可林徽因的故事和功績早已深入人心。
作為我國的建筑師林徽因用生命書寫傳奇,她從不是梁思成家庭的保姆與陪襯,她是我國近代史上獨一無二的女建筑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