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南亞可不太平,泰國和柬埔寨在邊境大打出手,火箭炮、戰機全用上了,兩國互指對方先開火,連外交官都撤走了,這架勢眼看著就要往全面戰爭方向走。其實這場沖突一點都不意外,就像幾年前印巴在克什米爾干仗一樣,表面看是領土糾紛,背后全是大國博弈和經濟壓力在作怪。
先說泰柬這事兒。兩國800多公里的邊境線,有一大半都是爭議地帶,尤其是柏威夏寺那塊地方。這廟巴掌大,但海拔500多米,往那兒一站能把泰國東北平原看得清清楚楚,軍事上太重要了。1962年國際法院判給柬埔寨,可泰國死活不認,結果搞出個“主權歸柬、通道在泰”的荒唐局面。這次沖突的導火索是達蒙通寺,離柏威夏寺200公里,同樣是軍事制高點,兩邊都盯著不放。
要說洪森這次真是把牌打爛了。泰國前總理佩通坦給他打電話,想著父輩關系好,想緩和一下緊張局勢。結果洪森轉頭就把通話內容公布了,這不是打泰國臉嗎?佩通坦直接被趕下臺,新上來的總理普坦哪能咽這口氣?你玩陰的,那我就動真格的,兩邊直接開干。
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得說到特朗普的關稅戰。今年4月,特朗普一上來就給柬埔寨加征49%的關稅,泰國36%,印度26%。柬埔寨對美出口占37%,這相當于斷了經濟命脈。美國為啥這么狠?說白了就是逼著這些小國選邊站。越南第一個服軟,可柬埔寨跟中國關系鐵,沒法像越南那樣搖擺,只能找泰國撒氣。
這讓我想起2025年的印巴沖突。莫迪搞了個“印度十年制造計劃”,結果十年后制造業占比從15%跌到14.7%,特朗普關稅戰一來,印度更慘了。美國副總統萬斯跑去給莫迪畫大餅,說只要配合搞事,美西方制造業全轉移過去,還拉著印度搞“美-歐-以-印”經濟走廊,想取代中國的一帶一路。莫迪腦子一熱,就去挑釁巴基斯坦,結果被揍了個0:6。美國一看印度不中用,立馬翻臉,特朗普轉頭就給印度加關稅,中國也宣布在雅魯藏布江建水電站,徹底把印度晾一邊了。
現在柬埔寨的情況跟當年印度差不多。美國給柬埔寨加征49%的關稅,比越南還高,就是要逼它鬧事。柬埔寨沒辦法,只能把國內矛盾轉嫁到泰國身上。而泰國也不好過,出口占GDP超60%,關稅一漲,經濟壓力山大,只能硬著頭皮對抗。
這兩場沖突背后,都是美國在搞“大象打架,螞蟻遭殃”的把戲。特朗普對中國暫時收手,就把矛頭對準東盟。他心里清楚,東盟是中國的基本盤,只要搞亂這里,就能削弱中國影響力。但他打錯了算盤,東盟國家雖然小,但也不傻,誰都不想當第二個烏克蘭。中國在東盟的影響力根深蒂固,雅萬高鐵、中老鐵路這些項目,讓東盟嘗到了合作的甜頭。
對中國來說,這次沖突提了個醒。美國不會消停,肯定還會在周邊搞事。我們得密切關注東盟動向,加強合作,幫這些國家頂住經濟壓力。同時,要支持東盟內部調解,防止沖突擴大。只要中國穩得住,美國的陰謀就不會得逞。畢竟,沒有哪個國家愿意在大國博弈中當炮灰,和平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場泰柬沖突,看似突然,實則必然,它再次證明,在這個動蕩的世界里,只有團結協作,才能抵御外部壓力,實現共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