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撿到寶,結果撿了個窟窿”:女孩高考“撿漏”211,最后選了復讀
每年高考季,除了那些分數(shù)高得嚇人的“學神”,還有一群特別抓人眼球的人——撿漏成功的“逆襲者”。
什么叫撿漏?通俗點說,就是憑著不算特別高的分數(shù),報志愿時碰上招生計劃沒招滿,或者冷門專業(yè)出意外,于是低分撞上高錄取線,直接被夢中情校錄走,堪稱“人品爆發(fā)”。
但你有沒有想過:撿漏真的就穩(wěn)賺不賠嗎?廣西有位女生,親身演了一出“撿漏變踩雷”,讓人看得又唏噓又心疼。
從驚喜到崩潰,只差一個“中外合作辦學”
這位女生成績中規(guī)中矩,按她的分數(shù)來說,讀個一本沒問題,但肯定夠不上211。可她不甘心,就想搏一把,于是在志愿里把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的所有專業(yè)組全填上了,賭的就是“說不定就被撿走了呢”。
賭贏了。
但開心只持續(xù)了五分鐘。她剛知道被錄取那一刻還挺興奮的,直到點開通知書,看到后面那六個字:“中外合作辦學”。
查了官網(wǎng),差點沒暈過去——一年學費近五萬,四年下來至少二十多萬,沒算住宿生活呢!她家就是普通家庭,父母靠打工維持生計,這對他們來說不是花點錢,而是壓根拿不出這筆錢。
那個時候她才反應過來,所謂的“撿漏”,其實撿的是一個坑。
網(wǎng)友評論扎心:信息差就是階層差
她上網(wǎng)求助,想著會有人支招,但評論區(qū)卻很現(xiàn)實:
“沒搞清楚中外合辦就填,太草率了。”
“不是沒得選,是太想撿便宜。”
“高考志愿是未來,不是抽盲盒。”
雖然話糙,但也不無道理。很多人一說起高考志愿,總想著低分搏名校,卻沒意識到專業(yè)、學費、將來能不能就業(yè)才是更重要的因素。而信息不對稱,就是普通家庭最常見、最致命的短板。
有錢人撿漏踩雷,大不了換專業(yè)、出國讀書,或者硬著頭皮交錢也能供得起。但普通家庭呢?一次錯填,可能就要多浪費一年青春。
于是,這位女生最后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放棄錄取,復讀一年。
撿漏不是錯,但“只看名校”真的很危險
“撿漏”這件事,并不一定就是錯誤,但問題在于——太多人盲目追名校,把學校名氣看得比一切都重。
現(xiàn)實是,哪怕你進了211,如果專業(yè)不合適、學費壓死人、就業(yè)沒保障,那它帶來的焦慮和壓力,比上個普通一本還要大得多。
我們從小被灌輸“高考改變命運”,但真相是: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改變命運的,不只是高考分數(shù),還有你有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尤其是填志愿這件事,必須理性。
比如:
看清是不是中外合作辦學?學費多少?
是冷門專業(yè)還是強勢專業(yè)?就業(yè)咋樣?
這個專業(yè)到底適不適合你?你感興趣嗎?
別再想著“只要進名校,啥都能忍”,很多時候,代價真不是你想象得那么簡單。
寫在最后:你以為的“逆襲”,可能是別人設的套
復讀一年的決定,不好做。但對她來說,也許是重新掌舵的機會。撿漏這條路,并不是不能走,但前提是你得知道,自己撿的到底是寶,還是包著糖紙的石頭。
高考是一場考試,但志愿填報,是一次關于認知、資源、眼界的比拼。
別讓一次錯誤的選擇,把你推向無法承受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