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7 月 26 日,“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相關部門帶走調查” 的消息突然在網絡傳開,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湖面,迅速引發輿論熱議。截至目前,少林寺方面僅以 “等官方消息” 回應,而與釋永信相交二十年的弟子、著名導演傅華陽的獨家回應,更讓事件蒙上一層迷霧。
7 月 27 日凌晨,資深媒體人杜恩湖聯系上傅華陽時,這位《新少林寺》的制片人聲音里帶著疲憊。“25 號我從上海飛鄭州,直奔少林寺,就想看看師父。” 傅華陽在電話里說,他先去了釋永信常住的禪房,桌上的茶杯還冒著余溫,書架上的《少林武術史》攤開在第 47 頁;后來又去了方丈辦公室,平時總守在門口的居士說 “一早見方丈出去了,沒說去哪兒”。
從上午找到傍晚,傅華陽把少林寺的常住院、初祖庵都找了個遍,連師父偶爾打坐的后山石窟都去了,始終沒見到人。“打電話一直沒人接,微信也沒回。” 他坦言,直到看到網上的消息,才意識到事情可能不簡單。作為釋永信最信任的弟子,傅華陽掌管著少林寺文化傳播中心,二十年來大小事務幾乎都有商有量,“從沒試過兩天聯系不上他”。
當被問及 “是否相信師父被調查”,傅華陽停頓了幾秒:“現在說什么都太早。如果真有這回事,我相信法律會查清;如果是誤會,也總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他透露,自己還在少林寺等著,每天早晚都會去師父的禪房打掃,“就像他平時出門云游那樣,說不定明天就回來了”。
很多人不知道,傅華陽與釋永信的緣分,始于一場對少林文化的執念。2004 年,40 歲的傅華陽還是影視圈小有名氣的制片人,為了拍一部少林題材的電影,他帶著劇本北上嵩山,一住就是三個月。“師父見我不是為了獵奇,是真的想做文化傳播,才收我為徒,賜法名釋延壇。” 傅華陽曾在采訪中回憶。
這二十年來,兩人成了 “文化搭檔”。傅華陽當制片人拍《新少林寺》時,釋永信親自帶著武僧團當顧問,連道具里的禪杖都要親自把關;后來做少林寺舞臺劇,釋永信把珍藏的明代拳譜借給他參考;甚至圖書出版、武術培訓這些事,都由傅華陽牽頭操辦。杜恩湖記得,2016 年去少林寺采訪時,正趕上兩人在討論短視頻傳播,“師父拿著平板看武僧的練功視頻,傅導在旁邊教他怎么發朋友圈”。
在傅華陽眼里,釋永信是師父,也是 “懂變通的文化守護者”。“他總說‘少林文化不能只藏在山里’,所以才支持我們拍電影、做直播。” 這種理念也讓傅華陽從影視圈跨界到文化領域,成了少林文化最堅定的推動者。如今突然失聯,最著急的除了家人,就是他這個 “執行搭檔”。
消息傳開后,釋永信的社交賬號評論區瞬間被刷屏,有人猜測 “可能與商業運作有關”,也有人提起早年的傳聞。但熟悉少林寺的人都知道,近年來釋永信一直致力于 “去商業化”,去年還關停了景區內的部分商鋪,專注于武術非遺傳承。
傅華陽在回應中特別提到:“師父這兩年精力都在少林武術申遺上,上個月還跟我聊要拍一部紀錄片,記錄老武僧的技藝。” 他覺得外界的猜測大多沒根據,“等官方消息出來前,所有傳言都是空談”。
目前,少林寺方面保持低調,工作人員對記者的詢問僅表示 “一切以公告為準”。而傅華陽還在嵩山等著師父,他說每天清晨能聽到武僧的練功聲,就像過去二十年的每一天那樣,“只要這聲音還在,少林的根就在”。
這場牽動人心的失聯事件,最終還需官方給出答案。但從傅華陽的焦急尋找里,能看到的不僅是師徒情,還有對一段文化傳承緣分的牽掛, 就像他說的:“不管結果如何,我和師父一起做的文化傳播,會一直做下去。”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