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上一直流傳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帶走調查的消息,雖然沒有權威部門證實,但還是鬧得沸沸揚揚。我們今天不說這件事的真假,就簡單的聊聊這個振興少林的商業奇才。
1981年,16歲的安徽少年劉應成(釋永信)來到了嵩山少林寺,拜在行正法師門下。那時候的少林寺殘破衰敗,只有幾十個和尚,靠點田產過日子。而釋永信一來就表現的跟別的和尚不一樣,別人專心修行,他卻想著怎么讓寺廟好起來。1984年他進入了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員會,幫行正法師處理寺廟的事。1987年行正去世,22歲的釋永信就成了管委會主任,成了這座千年古寺的實際管理者。當時不少人懷疑這個年輕人的能力,而他也用一系列大膽的舉措回應了這些質疑。
釋永信的改革是從意識到“少林”這個牌子的價值開始的。1993年,漯河有家食品廠用了“少林牌”做火腿腸,這讓他覺得寺廟的無形資產很值錢。之后幾年,他在全球陸續注冊了700多個和“少林”有關的商標,從武術器械到食品飲料應有盡有,并且還成立了專門的公司管理這些商標授權,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品牌保護的辦法。這種商業思路,在當時的宗教界極其罕見。
而不單單是商標,他還把少林功夫推向了全世界。1999年組建的武僧團,打破了以前少林武術從不外傳的規矩,通過全球巡演把少林功夫變成了舞臺表演,一共去了幾十個國家,出場費也越來越高。2007年搞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演出,在嵩山的山水間展現武術和禪意,成了文化產業宣傳的成功案例。線上,他開了網店賣禪修用品和素食,還搞了“在線皈依”。線下,在城市商圈開了“少林歡喜地”體驗店,甚至接手外地的古寺擴大影響。2022年,少林寺花4.52億在鄭州買了商業用地,讓大家看到了他擴大少林商業版圖的雄心。
在國外布局也是釋永信的重要動作。現在少林寺在50多個國家開了60多家文化中心,柏林的分社禪修體驗課一小時收費80歐元,倫敦的分社也經常舉辦武術活動。這些做法讓少林文化走出了中國,但也有人說他已經把佛法商業化了。
……
雖然生意做得好,但大眾對他的質疑也一直沒斷過。有人拍到他穿繡金的袈裟,坐奧迪Q7,戴的佛珠據說也是價值不菲。2015年,有人化名“釋正義”舉報他有私生女、雙重戶口、侵占寺廟財產等,后來調查澄清了一部分,私生女其實是收養的棄嬰,雙重戶口注銷了,沒發現他個人侵占的證據,但寺廟財務有漏洞、代持股份不透明這些問題被要求限期整改。他以前的徒弟釋延魯也曾經實名舉報過他,但最后被認定是因為利益糾紛誣告。還有“海外存款30億美元”“包養女學生”這些,雖然沒有實質證據,卻也一直傳言不斷。釋永信為此也曾解釋說自己月薪只有700元,商業化賺的錢都用在了修寺廟和傳播文化上,豪車也是寺廟公用的。
至于這次的傳聞是從7月26日開始的,不少消息說釋永信被帶走調查,原因可能和他的商業化運作、資金問題有關。有記者詢問少林寺負責外聯的工作人員,要么匆匆掛斷電話,要么說最近沒怎么見到他。問寺里的法師,也大多說等官方消息。而他的個人微博從7月24日后也沒有再更新過。
至于這次風波到底是一場誤會,還是之前積累問題的總爆發,答案就只能等著官方通報來揭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