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隨著最后一片鋼箱梁精準吊裝,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武漢雙柳長江大橋順利合龍。這座武漢“東大門第一橋”聯通新洲區與鄂州華容區,主跨1430米、寬50.5米,為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是目前長江最寬鋼箱梁懸索橋,預計2026年通車后,將使兩地通行時間從1.5小時縮至5分鐘,成為武漢都市圈交通要道。
智能化是大橋建設的核心標簽。自2022年9月開工以來,項目以智能技術驅動高效建造:樁基施工用“水刀工藝”破解復雜地質,4個月完成7000余米I類樁;主塔建設通過智能筑塔機與柔性生產線實現“搭積木”式施工,213.75米主塔1年封頂,提前2個月;主纜首次采用智慧纜索,內置光纖實時監控數據,搭配“雙循環除濕系統”延長壽命;鋼箱梁架設依托數字孿生系統,實現446噸鋼梁“毫米級拼接”。兩年十個月的建設周期創行業紀錄,項目獲交通運輸部智能交通試點等多項榮譽,樹立“智慧”標桿。
建橋與生態保護實現“雙贏”。大橋緊鄰江豚活躍區,采用“一跨過江”設計避免水下打樁,工廠化施工減少現場揚塵噪音,中水回用、綠化覆蓋實現污水零排放。施工團隊成立“江豚保護小分隊”,錯峰施工避開水生動物活躍期,江豚數量從2頭增至近20頭,工地成“花園式”生態樣本。
作為中國橋梁品牌名片,大橋承辦十余場國家級、省級活動,接待海內外交流研討,與十余所高校共建實訓基地,年接待參觀近萬人次。這座集智能、生態、文化價值于一體的超級工程,為新時代橋梁建設樹立了新標桿。
建成通車后,武漢新洲到鄂州的行車距離將由一個半小時縮短為5分鐘。同時,項目將打通陽邏國際港到鄂州花湖機場、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光谷的快速通道,完善和提升物流樞紐功能,促進“光谷”“星谷”聯動融合發展。(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周荔華 劉坤/黃子珅 楊鑫 向昌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