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加沙7月27日電 題:饑餓還是死亡,加沙民眾的絕望選擇
新華社記者黃澤民
在加沙地帶中部城市代爾拜拉赫的一處集市,35歲的穆罕默德·納薩爾從清晨就來找尋食物,但集市攤位要么空空如也,要么要價奇高。“我和孩子們很久沒有吃到大餅了。”納薩爾虛弱地說。50歲的薩利姆·哈托同樣在集市上空手而歸。哈托告訴記者,他的女兒因為饑餓整天哭鬧。
食物是維持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人人有權利免于饑餓并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在加沙地帶,這一權利正在被忽視甚至剝奪。大量裝載救援物資的卡車被拒絕進入加沙地帶,物資分發渠道也嚴重受限。據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發布的數據,已有超過100人死于饑餓或營養不良,其中大部分是兒童。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發布的信息顯示,在過去數十天內,人道主義組織僅能向加沙地帶運送數量有限的援助物資,所有聯合國支持的大餅店持續關門,當地集市上的食品價格飛漲。為了生存,一些人甚至從垃圾中搜尋食物。
更令人震驚的是,援助物資分發點附近屢屢發生襲擊事件。5月27日以來,美國和以色列支持的私營組織“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繞開聯合國機構,單方面“接管”加沙地帶援助物資分發,而以軍頻繁在援助點附近向巴勒斯坦民眾開火。這一分發機制不僅沒有起到救濟作用,反而制造了“死亡陷阱”。
47歲的加沙城居民阿什拉夫·赫爾扎拉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加沙地帶北部的一處援助物資分發點。赫爾扎拉說:“我在‘面粉殺戮’中受過傷,但即便帶傷,我也必須一次次為家人領取食物。”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主任專員菲利普·拉扎里尼說,這一“死亡陷阱”迫使人們在饑餓與死亡之間做出選擇。
聯合國已多次指出,美國、以色列推動的軍事化物資分配機制違反公正、獨立和中立原則,不足以緩解人道局勢,反而一再造成重大平民傷亡。聯合國等機構擁有完備體系和豐富經驗,有能力向加沙各地大規模運送人道物資。各方應支持聯合國以符合人道主義原則的方式開展援助,以色列有義務為其提供安全保障和一切便利。100多家非政府組織近日發表聯名呼吁,指責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持續封鎖制造“大規模饑餓”,呼吁立刻停火并解除對援助物資流入渠道的所有限制。
赫爾扎拉始終沒有等到援助物資,只能失望而歸。“我們冒著生命危險出去,卻空手而歸。我不知道該如何向孩子們解釋,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們。我們希望救援物資能通過聯合國公平地分發給民眾,而不是讓我們等待死亡。”赫爾扎拉說。
立即實現加沙持久停火是拯救生命、緩解人道災難的關鍵前提。在過去數月里,停火談判多次重啟又陷入僵局,在巴以雙方的互相指責中無果而終,一次次澆滅加沙民眾對和平的希望。有加沙民眾告訴記者:“吃飯和睡覺已成為我們的夢想。我們每天帶著恐懼入睡,又在恐懼中醒來。每天都有親人離我們而去。我們懇求停止這場戰爭!我們迫切希望停火協議能盡快達成!”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凱瑟琳·拉塞爾近日表示,在過去21個月的沖突中,加沙地帶平均每天有28名兒童遇害,相當于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這些兒童不是戰斗人員,他們是在排隊領取救命的食物和藥品時遭到殺害或致殘。”(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