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奚欽)7月25日,“鎏金銅蠶·聲動石泉”主題文旅活動舉行,作為石泉縣第六屆鎏金銅蠶系列文旅活動之一,旨在深入挖掘和弘揚石泉縣鎏金銅蠶文化,促進蠶桑文化與現代藝術、旅游產業的融合,提升石泉文旅品牌影響力。同時主題活動現場進行了“石泉十美傳音官”聘任儀式,讓聘任的文化博主、藝術家、青年學者成為石泉文旅的“首席體驗官”、石泉產業的“創新賦能者”和石泉好聲音的“忠實傳播者”。
此次“鎏金銅蠶·聲動石泉”主題文旅活動通過文藝展演、專家講座、文化體驗等形式,沉浸式感受蠶桑文化,展現石泉千年絲路文化與現代文旅融合的創新成果,提升文旅曝光度與市場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和藝術愛好者參與。
主題活動現場以“溯源·絲路上的文明印記、傳承·石泉大地上的文化活力、展望·新時代里的蠶桑新篇”三大篇章呈現,陜西師范大學副教授杜海斌作“石泉歷史 歷史‘十全’”主題分享,圍繞石泉歷史沿革線之全、物產之全、交通運輸之全、歷史遺址遺跡之全、歷代先賢之全、水利開發之全、產業發展之全、多元文化之全、民俗傳承之全、文獻記載之全“十全”,深入解讀石泉與絲綢之路的歷史淵源,帶領觀眾穿越千年絲路文明。文化旅游自媒體劉國楊以“小小的蠶 長長的路”為題,從文旅傳播視角講述自己多次石泉之行、與石泉鎏金銅蠶文化的特殊情緣,并表示將持續傳播金蠶文化與石泉故事,助力石泉文旅發展。陜西歷史博物館文化創意部主任廉鈺以“讓千年文物煥發時代光彩——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文創發展之路”為題,講述鎏金銅蠶的活化利用與文創開發成果。
陜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朱銘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陜西歷史博物館與石泉攜手深耕“鎏金銅蠶”文化品牌,在學術研究、IP開發、文旅融合等領域深度協同,為石泉文旅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他表示,陜西歷史博物館將繼續與石泉同心同行,以文化創意為筆,以科技創新為墨,讓文物“活起來”,轉化為推動文旅融合的強大動能,譜寫石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石泉縣委書記梁鴻在致辭中表示,自2019年中國·石泉首屆“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舉辦以來,廣大專家學者深挖以蠶桑文化、農耕文化、絲路文化為內涵的金蠶文化,全新闡釋了“以民為本、勤勞奉獻、精益求精、追趕超越”的金蠶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使千年“鎏金銅蠶”綻放出新的歷史光芒。他期待本次活動能讓更多人了解、愛上并走進石泉,堅信在鎏金銅蠶文化的滋養下,石泉必將在傳承中創新、開放中發展,使古老的蠶桑文化于新時代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與此同時,在石泉縣春潮廣場北廣場同步舉辦的“蠶桑文化活態體驗”活動也吸引了眾多游客。文化市集上,蠶絲扇、桑葉染等手工制作體驗,桑葚糕點、桑葉茶等美食品鑒,非遺互動打卡以及蠶桑產品、名優特產展銷等活動,讓游客沉浸式感受“蠶桑+文旅”的獨特魅力。活動還將圍繞鎏金銅蠶文化、蠶桑產業、生態旅游、文旅融合等方面,通過圖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推介石泉,進一步提升“秦巴山水·石泉十美”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
據悉,石泉縣第六屆鎏金銅蠶系列文旅活動自6月初啟幕,將持續至8月,包含“創想石泉、藝脈相連、聲動石泉”三大板塊共12項活動。目前已開展“琴音傳薪火”鋼琴音樂會、“暢游石泉 邀您建言”意見建議征集、“絲路青春”校園文旅推薦官創想營、露營地音樂派對等7場系列文旅活動,后續還將推出絲路文化交流周等系列活動,累計吸引游客、群眾10萬余人次參加。
近年來,石泉縣先后打造了金蠶小鎮、鎏金銅蠶博物館、蠶桑文化產業園,成功創建明星村醉美桑海3A級景區,創作推出鎏金銅蠶系列主題歌曲和“絲路之源?十美石泉”情景劇,石泉被國家授予“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石泉桑蠶繭、石泉蠶絲2個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石泉蠶絲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