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務觀察: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全球防務新觀察》。今天我們要聚焦一個牽動世界神經的緊急事件——歐洲最大核電站之一扎波羅熱核電站近期再遭襲擊,國際原子能機構警告核安全風險已“陡增”。今天我們邀請到軍事專家杜長空先生,為您深度解析這一事件背后的博弈與危機。杜老師,這次襲擊發生在核電站附近的埃涅爾戈達爾市,彈痕和受損建筑已被國際原子能機構團隊確認,但俄烏雙方依舊互相指責。您如何看待這一事件的嚴重性?
杜長空:
這絕非簡單的局部沖突事件,而是一條可能觸發全球性災難的“紅線”被反復試探。扎波羅熱核電站自2022年被俄軍控制后,已多次成為襲擊目標,但近期沖突升級尤為危險。7月25日,烏軍無人機襲擊核電站停車場導致民用車輛損毀;26日,核電站培訓中心遭襲,彈痕清晰可見。更關鍵的是,核電站工作人員居住區也受波及,這直接威脅到核設施運行的人力保障。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的警告絕非危言聳聽——核電站一旦發生泄漏,輻射影響將遠超國界,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生態都可能遭殃。
防務觀察:
您提到“紅線”,但俄烏雙方似乎都在挑戰底線。俄方稱烏軍行動“極其危險”,烏方則保持沉默。這種互相推諉的僵局,反映了當前沖突的哪些深層矛盾?
杜長空:
這實際上是俄烏戰場態勢與政治博弈的雙重體現。從軍事角度看,烏軍近期在東部防線節節敗退,紅軍城失守后,烏東防御體系已出現結構性漏洞。襲擊核設施周邊,可能是為了干擾俄軍后勤或制造國際輿論壓力。而俄方將此類行動定性為“核恐怖主義”,意在強化自身“維護秩序”的敘事,同時爭取國際社會對烏施壓。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態度也在微妙變化——美國特朗普政府被曝正在評估“澤連斯基替代方案”,歐盟援助預算可能削減。這種背景下,核電站成了雙方“賭命”的籌碼。
防務觀察:
國際原子能機構多次呼吁設立“安全區”但未果。您認為國際社會為何難以達成有效行動?
杜長空:
核心問題在于大國協調機制的失效。當前聯合國安理會因美俄對立幾近癱瘓,而北約內部也因美國戰略重心轉向印太出現分歧。更諷刺的是,核安全本是全球最應合作的領域,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顯示,扎波羅熱核電站僅今年就遭遇至少7次襲擊,包括冷卻塔爆炸、供電線切斷等致命威脅。相比之下,中國近期剛完成國際原子能機構全范圍核安全評估,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提升監管的實踐被列為全球范例。這種反差說明,技術手段可以完善,但政治意愿的缺失才是最大障礙。
防務觀察:
最后,您對當前局勢有何前瞻性判斷?觀眾朋友又能從這一事件中獲得哪些啟示?
杜長空:
短期內,核電站風險將持續高企。俄軍若完全控制烏東,可能將核設施作為戰略威懾工具;而烏軍若瀕臨崩潰,不排除采取更激進手段。對普通民眾而言,需認識到現代戰爭已無“絕對安全區”——核事故、網絡攻擊、供應鏈斷裂等跨國威脅,要求各國超越地緣博弈,回歸《聯合國憲章》框架下的危機管控。正如中國在香山論壇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所強調的:安全不可分割,共同利益遠大于零和對抗。
防務觀察:
感謝杜老師的深度解讀。觀眾朋友們,核安全是人類共同的底線,我們期待各方盡快回到談判桌前。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下期再見!
(注:節目背景信息綜合自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扎波羅熱核電站通報及俄烏沖突前線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