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香港蘇富比有一方乾隆御寶白玉交龍鈕「乾隆御筆」璽,以4200萬港元落錘,不得不說,清代的東西就是受資本青睞。
不過今天要說的,是另外一件更貴的玉璽。它曾在2021年的蘇富比,以9500萬港幣的起拍價,在七輪無聲而激烈的競價后,最終落定于一個夸張的數字:1億4500萬港幣。
乾隆帝御寶交龍鈕白玉「紀恩堂」璽 1.45億天價
一塊重量不過三百克的和田白玉,竟在價值上壓過了所有商周高古玉,成為歷代古玉拍賣的巔峰。
曾有幸在展會上親自上手摸過,也就那么一次。初觸時,和田玉那特有的溫潤感如一層薄薄的油脂,第一感覺是和田玉特有的那種溫潤。
細膩柔和,像捏著一小塊凝固的、溫熱的羊油。這感覺挺舒服,是塊好玉沒跑。
不過,火燒過的痕跡,細微的裂痕,一下子就讓指尖感覺到了粗糙和不平。那種溫潤底下藏著傷痕的感覺,特別直接。
這塊玉憑什么這么貴?只因為它曾經屬于喜歡蓋章的乾隆皇帝?那倒也不全是。
它身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是乾隆親筆寫的《紀恩堂記》,字小得像蒼蠅頭,但一筆一劃工工整整,透著館閣體的嚴謹勁兒。
這些字講的是乾隆小時候的一段往事。那會兒他還是小弘歷,在圓明園的“紀恩堂”里第一次見到了爺爺康熙皇帝。康熙喜歡這個聰明孫子,把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蘇富比的仇國仕在介紹
這塊印,就是乾隆為了紀念這份祖孫情誼做的。有意思的是,寫這篇記,乾隆除了懷念爺爺,還有點“正名”的意思在里面。
他隱隱約約地暗示,爺爺那么喜歡他,說不定早就看中了他當接班人,所以他爹雍正能當皇帝,那也是天意,不是什么“搶”來的。這方印原本就放在圓明園的紀恩堂里,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歷史走到1860年,英法聯軍沖進了圓明園。大火燒了好幾天,“萬園之園”成了廢墟,紀恩堂也沒能幸免。這塊玉璽,雖然沒被強盜直接搶走,卻沒能躲過那場大火。
它身上的煙熏火燎和那些細細的裂紋,就是那次災難留下的傷疤。它像是一個從火場里爬出來的幸存者,帶著一身狼狽,也帶著關于輝煌和毀滅的記憶。
所以,當它真真實實地躺在手心時,那份沉甸甸,絕不僅僅是三百克白玉的重量。
手指劃過那些被火舌舔舐過的粗糙地方,你好像能聽到木頭在火里噼啪作響的聲音;眼睛湊近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又仿佛看到那個坐在龍椅上的老人,在權力之巔回望童年時爺爺慈愛的目光。
它既藏著宮廷深處最私人的情感,也烙著整個國家最痛的傷疤。它能在兵荒馬亂、大火焚城之后,輾轉留存到今天,本身就是個奇跡。
帝王的溫情與算計,冷血與天真。帝國的榮光,還有文明在野蠻面前轟然倒塌的巨響。這塊小石頭,它自己就是一段活生生的、有溫度的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