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譯珊
宿舍的燈準時熄滅,黑暗像一塊柔軟的布蓋住了房間。起初是沉默,只有呼吸聲和窗外隱約的蟲鳴,然后有人輕輕說了句“今天那個老師也太嚴了吧”,像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漣漪——這場被稱為“深夜臥談會”的儀式,是大學生最私密的社交場,也是無數心事的出口。在關掉燈光的夜晚,白天里緊繃的神經慢慢松弛,偽裝的堅強悄悄卸下,那些不敢在陽光下說的話,都在黑暗里長出了翅膀。
臥談會的話題總在不經意間流淌。剛入學時,聊的是“高中那個暗戀的人現在怎么樣了”“第一次離家住宿舍真的不習慣”;考試周臨近,話題變成“這門課要是掛科了怎么辦”“考研還是工作,我真的選不出來”;畢業前的夜晚,大家躺著數天花板的紋路,說的是“以后可能再也沒人陪我熬夜聊天了”“真怕自己找不到好工作”。這些在白天里羞于啟齒的焦慮、迷茫和脆弱,在黑暗中變得可以被接納。有同學說:“白天在人前裝作‘我沒事’,但晚上躺在床上,聽到室友說‘我也很慌’,突然就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
臥談會里藏著最真誠的理解。當有人說“我好像不太會和人打交道”,總會有人接話“我也是,每次小組討論都緊張”;當有人吐槽“家里總催我考公務員,但我想做設計”,黑暗里會傳來“我爸媽也這樣,不過我打算試著跟他們好好說”。這些不帶評判的傾聽,比任何道理都更有力量。曾經有個女生在臥談時哭著說自己減肥總失敗,覺得很自卑,室友們沒有說教,而是紛紛說起自己的“小缺點”:“我數學超差”“我唱歌跑調”“我怕黑”。那晚之后,她再也沒為體重焦慮過——原來大家都有不完美,接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臥談會也有“小秘密”的時刻。有人會壓低聲音說“我好像喜歡上隔壁班那個打籃球的男生了”,然后在黑暗里聽到室友們抑制不住的偷笑;有人分享家里的瑣事,那些在電話里對父母說“都挺好的”的瞬間,在這里可以坦然說“其實有點難”。這些被小心守護的秘密,像一顆顆種子,在信任的土壤里生根發芽,讓宿舍關系從“室友”變成“可以說悄悄話的人”。
畢業前夜的臥談會,總是格外漫長。平時嘰嘰喳喳的人突然變得沉默,想說的話太多,反而不知從何說起。有人翻出藏在枕頭下的酒,有人拿出發光的星星燈,在微弱的光里,大家第一次認真地說“謝謝”:“謝謝你總幫我帶飯”“謝謝你在我難過時聽我說話”“謝謝你這四年的包容”。那些平時不好意思說的感謝,那些藏在心里的不舍,都在這個夜晚說了出來。天快亮時,有人說“以后再也沒人在熄燈后聽我瞎說了”,然后整個宿舍都安靜了,只有壓抑的抽泣聲在黑暗里蔓延。
后來大家天各一方,有了各自的生活,睡前刷手機代替了臥談,微信消息里的“晚安”也少了溫度。但偶爾在某個失眠的夜晚,還是會想起那些黑暗里的對話——那些沒頭沒尾的吐槽,那些小心翼翼的分享,那些笨拙卻真誠的安慰。原來,深夜臥談會教給我們的,不只是如何傾訴,更是如何傾聽;不只是如何表達,更是如何理解。那些在黑暗里交換過的真心,早已成了人生行囊里最溫暖的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