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醫療圈常提起“過緊日子”,從地方出臺的公立醫院薪酬改革方案,到醫院里悄然變化的工資構成,這場圍繞醫生收入的調整,正反映著醫療行業轉型期的真實狀態。
浙江省松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4部門聯合印發的《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就體現了這種調整的方向——強化公益屬性,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而這背后,是公立醫院收支結構的深刻變化。
過去,醫院收入中,藥品、醫療器械銷售帶來的收益占比不低,這部分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醫生薪酬。但隨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費用控制、藥品和耗材集中采購大幅降低采購價,醫院的傳統收入渠道收窄,直接影響了薪酬發放。
現實情況是,不少地方的醫院出現了工資發放延遲的情況,醫生們能拿到手的績效、各類津貼、加班費等,相比以往普遍有所減少。
薪酬改革的難點,在于平衡多方訴求。既要控制醫保基金支出,又要保障醫務人員合理待遇,同時還要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轉和發展,這對方案設計提出了很高要求。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節奏相對緩慢,使得醫生的技術勞務價值未能充分體現,也讓薪酬改革的推進面臨阻力。
面對這些挑戰,各地都在探索可行路徑。提高醫院經營管理水平是重要一環,通過優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擠出更多資金用于人員薪酬。比如,有的醫院通過精細化管理,減少了不必要的耗材浪費,將節省下來的資金納入績效分配。
拓寬經費渠道也很關鍵。一方面,通過改革提高診療、中醫、護理、手術等醫療服務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的占比,合理確定人員支出比例,讓醫生的技術勞動得到應有的回報;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按政策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減輕醫院運營負擔,為薪酬保障提供支持。同時,醫院完善內部考核,將醫保合理結余部分用于績效發放,也是補充途徑。
近兩年來,醫療領域持續開展反腐工作,切斷了“以藥補醫”“以材補醫”等灰色收入渠道,這也使得一些醫生的綜合收入出現下降。
“過緊日子”的討論,道出了不少醫護人員的心聲。但從長遠看,這場改革的核心是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本質,讓醫生的收入更陽光、更合理地與專業能力、服務質量掛鉤。雖然過程中會有陣痛,但通過持續優化制度設計,當醫療服務價值得到充分體現,醫院運營效率不斷提升,相關投入持續到位,醫護人員的職業尊嚴和合理待遇必將得到更好保障,行業也能實現更健康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