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是看電影。有時放學后,路過大隊部,遠遠就望見下鄉的電影放映員正收拾場地,幾根粗麻繩穿過兩棵泡桐樹,把雪白的幕布繃得平展展的,像片剛落下來的云。我們幾個背著書包的孩子頓時炸開了鍋,書包帶子在肩頭晃得厲害,興奮地拔腿就往村里跑,見到村鄰就喊:“今晚大隊部要放電影咯!”
夕陽真美,西面掛著燒得通紅的晚霞。東邊是漸暗的靛藍,各家煙囪里的炊煙都像是雀躍的,在暮色里歪歪扭扭地舞動。
我回到家,發現母親和外婆正在灶臺前做小魚鍋貼,魚是小叔用網抓的。母親揉面,外婆正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苗 “轟” 地竄起來,映得母親眼角的笑紋格外清晰,母親說:“早點寫作業,寫完作業吃完飯,再去看。”
我飛快地寫作業,手里攥著母親在廚房忙碌時剛出鍋的鍋貼。我知道,估計此時放映員早已踩著木凳調整好鏡頭,準備停當,和村長吃飯去了。
我的晚飯吃得格外快,鄰家玩伴梁小超、曹陽早就在我家等我,我們仨一起往大隊部跑。大隊部在村子的東南角,我們向東跨過東小河橋,再向南直走,一會兒就到了。路上有些提著小板凳的老人慢悠悠地走著,蒲扇在手里搖出沙沙的響;年輕的婦人們怕孩子餓著,有的挎著竹籃,里面盛著花生瓜子和紅薯干,或是餅與水,她們邊走邊說笑,聲音被晚風送出去老遠。我們這些孩子早早就在大隊部候著了。
銀幕前早已坐滿了人。我們鉆過大人的腿縫,搶占了最前排的位置,背靠著冰涼的銀幕支架,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空氣里飄著東小河的潮氣,混著新割的麥秸香,還有遠處菜園里飄來的黃瓜清甜。月亮還沒升起來,星星卻已經綴滿了天空,銀幕在暮色里泛著淡淡的白,像一塊巨大的畫布,正等著故事流淌出來。
放映機 “噠噠” 地轉起來時,人群忽然安靜了。光束穿過黑暗,在幕布上投下跳動的光斑,《少林寺》里的拳腳聲剛響起,孩子們就忍不住歡呼。李連杰騰空躍起的瞬間,仿佛連田埂上的蟲鳴都停了,只有無數雙眼睛跟著那道身影起落。遇到戰斗的場面,后排總有人忍不住站起來,被前面的人呵斥著坐下,卻還是有人踮著腳,脖子伸得像只大白鵝。
電影除了《少林寺》,有時候放的是《魯冰花》,有時也會有《南征北戰》,放映員還曾到我們的學校給我們放《閃閃的紅星》,小朋友們都喜歡看。
換膠片的間隙最是難熬。放映機停了,銀幕暗下去,人群里便響起嗡嗡的議論聲。有人借著光卷旱煙,火星在黑暗里明明滅滅;孩子們趁機跑到銀幕后面,看反著的人影在地上扭動。我們這些孩子,總愛盯著放映機透出的光柱,看里面飛舞的塵埃,覺得那是另一個神秘的世界。
有次正看到緊要處,銀幕突然黑了。人群里 “呀” 的一聲,隨即爆發出哄笑 —— 原來是停電了。放映員不慌不忙地搬出柴油發電機,“突突突” 的聲響打破了短暫的沉寂,像給這熱鬧的夜晚又添了段插曲。也有過機器突然卡殼的時候,銀幕上的人影僵在半空,放映員舉著扳手鉆進機器后面,我們就坐在原地等,有人唱起了當時流行的歌《大花轎》《小芳》,像是自發式的民間合唱會,歌聲在夜空里蕩開,倒比電影還多了幾分滋味。
有時我看到尿急時,就繞到銀幕后面去。銀幕反面的人影都是倒著的,我們鄉下這幾個半大的小子,趁著夜晚,對著莊稼地就解開了褲腰帶直接尿在地里。被路過的大人們輕聲罵。有時候路過窗口,還能瞧見放映員和大隊干部在里屋吃飯,搪瓷碗里的菜還冒著熱氣,他們邊吃邊聊,說的都是我們聽不懂的家常。看露天電影的夜晚,簡單又幸福。
小街上有了錄像廳后,我的叔叔們常帶我去看。黑黢黢的屋子里擠滿了人,屏幕上的光影總帶著股煙味。村里條件好些的人家先添了彩電和錄像機,我常跑去鄰家蹭看。沒多久,雜貨店也辟出個小隔間當錄像廳,我便時常一個人揣著幾毛零花錢,在那里消磨整個周末上午。隨著影像機的升級,VCD、DVD 陸續走進尋常人家。現在更好了,有了藍光機、巨屏電視與投影儀,我們能躺在沙發上看電影了。可遙控器按來按去,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暑假帶孩子回鄉下探親,親戚家隔壁,晚上有一個露天電影廣場正支著幕布放老電影。晚風卷著西瓜的甜香漫過來,孩子們在銀幕前追著跑著,忽然間仿佛就撞見了三十年前的自己 —— 那個攥著鍋貼往大隊部跑的少年,正從時光深處朝我揮手。原來,那些美好的時光早被歲月制成了膠片,妥帖地珍藏在記憶的鐵盒里,只要輕輕一觸,那些笑聲、那些光影、那些帶著麥香的晚風,就會從記憶深處涌出來,在心上投下一片溫柔的亮。
想起小時候在大隊部看的露天電影,沒有高清畫質,也沒有環繞音響,卻盛著最鮮活的人間。銀幕上刀光劍影,銀幕下家長里短,月光漫過所有人的肩頭,把歡笑和嘆息都浸得溫溫柔柔。如今再想那些夜晚,最清晰的不是某部電影的情節,而是我母親搖著蒲扇的樣子、伙伴們湊在一起分食半塊大白兔奶糖、銀幕上光影和天上星光交織的亮,在記憶里永遠清晰。
忽然懂得,有些光影從來不會真正消失。它們只是鉆進了歲月的褶皺里,在某個相似的夜晚,隨著一陣風、一道光悄悄探出頭,提醒你曾有過那樣的熱鬧 —— 整個村子的心跳,都系在同一束光上的熱鬧。這樣的時光,值得用一生去感恩。
作者簡介
李光明,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作品見《安徽文學》《鴨綠江》《海燕》《遼河》《奔流》《蓮池》《歲月》《散文選刊》《三角洲》《心潮詩詞》《唐山文學》《連云港文學》《天津詩人》《四川詩人》《青年文學家》等,作品發表于國內外近二百家刊物,曾獲中國散文年度獎,多次獲全國征文優秀獎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