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斗
它講的其實是一個強權和藝術的故事。民國軍閥混戰年代江湖戲班“五慶班”攜名角兒金嘯天進京演戲,正趕上洪大帥攻進京城,草莽武夫洪大帥非要讓送外賣的“大嗓兒”演西楚霸王,而且霸王還不能自刎烏江,必須東山再起。戲班在槍口威逼下只得修改戲詞,但演出的最后時刻金嘯天突然登場仍堅持原劇演繹。在又一次改朝換代的炮火轟鳴中,演員以藝術的尊嚴對抗強權的壓迫完成了演出,觀眾也由騷動質疑變成了欽佩欣賞。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千百年藝術在權力面前,就象個使喚丫頭。陳佩斯在《戲臺》寫盡了藝術的無奈順從和覺醒反抗。但在叢林社會,誰拳頭硬誰說了算;熱兵器時代,誰有槍誰說了算。戲臺中崇義尚武的八爺,最終成為洪大帥的槍下鬼:“一槍一個窟窿眼子”,北洋軍閥時代槍炮就像當今世界的核武器一樣,擁有終極威懾和最終裁決權。
城頭變幻大王旗,無論洪大王還是藍大王來了,《戲臺》的大結局仍然是霸王別姬:男旦鳳小桐不堪凌辱投河自盡。電影《戲臺》情節充滿張力,轉折常常出人意料,臺詞語帶機鋒讓人忍俊不禁,但都是含淚的笑。
魯迅說:喜劇是把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陳佩斯的《戲臺》不是喜劇而是一部戲毀人亡的大悲劇。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捧《戲臺》,說欠陳佩斯一張電影票,因為他成了大家的嘴替。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了解陳佩斯的人都知道,他有一股子倔勁。
1998年陳佩斯和朱時茂在央視春晚演的《王爺和郵差》,是其小品藝術的巔峰之作,當時我就在央視春晚的現場。也就是因為這個小品的版權,陳佩斯后來和中國最大的媒體訴諸公堂,多少人勸他撤訴,他都不為所動。哪怕自此和春晚絕緣也在所不惜。
從那以后,陳佩斯退出電視小品,幾十年如一日,深耕更加小眾的話劇市場,陳佩斯的話劇是喜劇的面子,悲劇的里子。這部《戲臺》的話劇已在全球70個城市,演出了350多場,積累了無數鐵粉。《戲臺》在銀幕上大放異彩,就象《西游記》里的取經四人組一樣磨磚為鏡,積雪為糧,最終修成了正果。電影《戲臺》對話劇進行了結構提升,其中黃渤和尹正演的真假霸王的正面沖突戲,比西游中的真假美猴王還精彩。電影《戲臺》也有糟點,就是對戲中六姨太的角色設置力不從心,有爛尾之嫌。其實劇中的六姨太不管真假霸王都以身相許,但最后挺身而出擋在洪大帥槍口面前的居然是這個女兒身。
為什么中國的電影人都喜歡拍“霸王別姬”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里個人命運和家國情懷交織在一起,《戲臺》的靈感來源于侯寶林的傳統相聲《關公戰秦瓊》,但時代不同了,《戲臺》已無法超越1993年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的深刻,但這些年陳佩斯一直在進步。其實大家不是欠陳佩斯一張電影票,而是欠對自己潛意識中不畏強權,現實中又無法實現的英雄夢的一次褒獎。如果你還沒看陳佩斯這部電影,可以抽空去電影院看,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