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余暉漸黯淡
英國皇家海軍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從4月22日離開樸茨茅斯港開始,就肩負著八個月的海外任務。這艘六萬五千噸級的大家伙,本是女王級航母的二號艦,原本設計用來展示英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可現實情況遠沒那么光鮮。
早在2020年,這艘航母就鬧出兩次嚴重漏水事故,動力艙室直接泡了水,維修起來費勁得很。2022年,在北約演習中,它的右舷螺旋槳軸直接斷裂,導致整個行動延誤。到了2023年,它干脆成了姊妹艦伊麗莎白女王號的備用零件庫,從上面拆配件維持運轉。2024年,本該替補參加北約演習,卻又因為技術故障拖了后腿,遲遲出不了港。
這次部署,英國國防部還吹得天花亂墜,說這是本世紀最大規模的行動,要維護印太地區的航行自由。實際上,編隊是東拼西湊出來的。護航的艦艇來自挪威、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和西班牙,包括護衛艦、驅逐艦和補給艦。就連航母的艦艏錨鏈,都是從伊麗莎白女王號上臨時拆借的。
這種湊合的陣容,遠航途中免不了各種小毛病。艦隊從地中海出發,經過紅海和印度洋,一路參與多場聯合軍演,但這些演習更多是走過場,實際能力有限。6月23日,編隊抵達新加坡濱海游輪中心,距離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直線一千八百海里。這里本是補給和休整的節點,誰知成了轉折點。
英國方面一開始還放風,說可能穿越臺灣海峽,這明顯是配合美國的對華策略,試圖在敏感水域刷存在感。但如今的英國,早不是日不落帝國了。經濟下滑,軍事預算緊巴巴的,航母編隊出海都得靠盟友幫忙拼團。相比之下,中國海軍的進步有目共睹,雙航母編隊在黃海、東海、南海和西太平洋來去自由,第三艘航母也即將服役。
這種差距,不是靠一次部署就能抹平的。威爾士親王號的這次行動,從一開始就帶著點勉強,艦上裝備雖有F-35B戰機,但整體狀態并不理想。出發前,指揮官還揚言要捍衛航行自由,可實際情況是,艦隊在印太水域的活動,更多受限于自身條件,而不是什么戰略雄心。
南海風云驟變幻
威爾士親王號編隊在新加坡停靠時,本計劃從這里北上,經馬六甲海峽穿越巴拉克或民都洛海峽,進入南海,然后南下蘇拉威海或馬魯古海,前往澳大利亞。這樣的路線,距離大約兩千到兩千五百海里,符合英國宣揚的自由航行原則,也能靠近南海敏感區域,顯示存在。
但就在六月下旬,情報顯示中國海軍山東艦編隊從西太平洋返回,正向南海推進。山東艦作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六萬五千噸級,搭載殲-15戰機,剛完成對抗演練,狀態滿滿,伴隨多艘護衛艦和補給船。
英國編隊評估了兩條路徑:一條是南海線,需穿越復雜水域;另一條是巽他海峽線,東行經馬卡薩或班達海,距離一千九百到兩千二百海里,更為迂回。面對山東艦的動向,編隊選擇了后者,避免直接進入南海。
6月22日,山東艦編隊進入南海,指向香港方向,準備參與香港回歸二十八周年活動。這時機巧合,卻讓英國方面措手不及。威爾士親王號停在新加坡一周后,直接轉向巽他海峽,繞開南海核心區。
英國軍方解釋說,這是臨時調整,以免加劇緊張,但媒體直言這是尷尬一幕。報道稱,航母編隊本想在南海巡航,卻因中國山東艦艦隊前往香港而改道澳大利亞。這不是第一次類似情況,2021年伊麗莎白女王號部署時,也在南海周邊活動,但如今中國海軍實力今非昔比。
山東艦在6月完成太平洋演練,返回南海時,艦載機起降頻繁,編隊整齊,顯示出實戰能力。相比之下,威爾士親王號的編隊,多國艦艇雖多,但協調性差,航母自身缺陷也暴露無遺。
轉向后,編隊經巽他海峽航行,海峽水流急,需小心避開淺灘。途中,西班牙補給艦多次靠近威爾士親王號,提供燃料和物資。挪威護衛艦在前開路,加拿大和新西蘭艦艇跟進,確保隊形穩定。澳大利亞驅逐艦在新加坡加入,進一步加強編隊。
但整個過程,英國方面低調處理,避免宣傳南海相關計劃。山東艦則順利抵達香港,從7月3日至7日停留,開放公眾參觀,展示海軍裝備進步,與二零一七年遼寧艦活動類似。市民排隊登艦,觸摸甲板,感受國家實力。
這種調整,反映出海上力量對比的變化。中國海軍雙航母編隊,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間行動自如,遼寧艦也同期在菲律賓海活動。英國編隊雖有F-35B,但數量有限,維護成本高。轉向巽他路徑,雖節省距離,卻繞過了原定展示區,等于默認了南海的復雜性。
媒體報道指出,這暴露了英國海軍的局限,拼湊編隊難與中方匹敵。中國海軍的目標是更廣闊的藍海,不會糾結于單一事件,但這次巧合,確實讓英國的部署顯得被動。
海軍格局新紀元
威爾士親王號編隊經巽他海峽抵達澳大利亞達爾文港后,參與護身軍刀演習,與美澳等多國部隊協作。演習從七月十三日開始,涉及海陸空聯合行動,威爾士親王號的F-35B戰機起飛,模擬空中支援。
但整個部署的焦點,已從南海轉向澳洲和日本。編隊隨后穿越菲律賓海,前往日本,八月至九月與日方進行聯合訓練,包括F-35B操作交流。日本的加賀號也具備類似能力,兩方協調演練。
英國媒體報道此行尷尬,馬科斯期待的駐軍協議落空,原計劃可能包括菲律賓停靠,但因改道取消。中國海軍則繼續常態化活動,山東艦結束香港訪問后,返回母港,完成全年全天候作戰能力提升,縮短戰機出動時間。雙航母編隊在島鏈間自由行動,第三艘航母福建艦海試進展順利,即將入列。這凸顯中國海軍從近海防御向遠海護衛轉型,已達世界一流水平。
英國編隊暴露出的問題,不止于這次轉向。航母依賴盟友護航,自身故障頻發,反映軍力衰退。相比,中國海軍艦艇數量和質量雙升,055型驅逐艦等先進裝備批量服役。
未來,印太地區海軍格局將更趨平衡,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推動區域合作。英國的行動,雖有政治意味,但實際影響有限。整個事件,提醒各國,海上力量需基于實力,而非空談自由航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