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當今男子網壇,除了打法越來越暴力化以外,球員越來越高大化也是顯著趨勢,而近日,網壇名教頭莫拉托格魯指出,除了這兩點變化外,男子網壇還正在掀起以辛納、梅德韋杰夫為代表的“纖瘦革命”,而只有阿爾卡拉斯是例外。
當莫拉托格魯近日在個人社交平臺上拋出這個尖銳問題時,令很多人陷入深思。這位曾執教小威廉姆斯的傳奇教頭直言不諱地說道:“如今的世界頂尖選手中,阿爾卡拉斯是唯一例外——德約科維奇、辛納、梅德韋杰夫等人都清一色擁有著修長身形、高大身材與爆炸性移動能力,這讓人深思。”
其實,早在莫拉托格魯發聲前,托尼·納達爾就曾在《國家報》專欄中犀利指出了這一變化,他表示:“新生代球員正在抹殺體型的多樣性。當我執教拉法時,羅迪克、納爾班迪安、費雷爾身高差異顯著。如今前20名幾乎全是1米85以上的‘長人部隊’。”
而納達爾本人也在去年的馬德里大師賽前感慨道:“看看簽表吧!每個對手都超過1米85,發球像炮彈,移動卻像獵豹——這是網球史上從未有過的情況。”
知名網球媒體《網球頻道》對于男子網壇近十年的統計也顯示了目前男網發展的驚人趨勢: TOP100選手平均身高從2010年的1.83米飆升至1.88米,而體脂率均值則下降至驚人的8.2%(十年前為10.5%),此外,球員們的發球均速提升14公里/小時,底線移動速度反而增加了0.3米/秒。
今年邁阿密決賽后,西班牙天王納達爾曾言,“人們越來越高,移動速度越來越快。發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規則沒有改變,限制這種力量,那么一個身高超過兩米、移動速度很快的選手就會出現,你就無法與他競爭,你就無法獲得突破!”
“這是生物力學的完美平衡”,運動科學專家克雷格對此現象揭示了其核心邏輯,“當1米98的門希克能像1米75球員般急停變向,其覆蓋面積優勢便形成降維打擊。此外,現代訓練體系讓高個子擺脫笨重標簽,纖瘦肌肉群同時支撐發球暴力與五盤耐力。”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莫拉托格魯強調,當今男子網壇,只有阿爾卡拉斯是例外,其原因不言而喻,其壯碩的肱二頭肌與辛納做出了明顯的區分。
“卡洛斯用肌肉緯度換取旋轉暴力,其正手上旋比主流高出300轉/分。但這種打法對關節的損耗巨大,迫使他頻繁傷停——這恰是纖瘦派的生存優勢。” ESPN解說員解釋道。法國《隊報》對此評論道:“當茲維列夫用竹竿般雙腿橫掃全場時,阿爾卡拉斯正用血肉之軀對抗整個網球的代謝革命。”
針對這樣一場網壇的體型革命,引發了很多熱議。羅迪克在播客中自嘲:“我的發球放在今天只是很高水準,但1米85的身高卻會被教練直接勸退!” 而網壇名宿埃弗特則認為,這是一則危險的信號,“這是否意味著網球將失去個性魔力?費德勒的優雅、納達爾的暴力美學,都源于獨特的身體密碼。”
對此,《泰晤士報》提出靈魂拷問:“如果未來孩子們必須要長到1米90以上才能打職業網球的話,那么,這項運動是否正背叛它原本就應該有的包容性基因?”
面對外界的多重質疑,莫拉托格魯給出終極答案:“纖瘦化是競技網球的必然趨勢。當梅德韋杰夫能用2米臂展接發球,同時以博爾特式沖刺救球,傳統體型注定被淘汰。”而更細微的社會觀察也揭露著殘酷的真相:“青訓營已用骨齡預測篩選苗子——如果你16歲不到1米83,職業之路基本關閉。”
在這場靜默革命中,阿爾卡拉斯宛若孤勇者。不過,正如《衛報》所言:“纖瘦化或許贏了效率,但網球的靈魂,永遠需要那些格格不入的叛徒。”(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陸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