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少林寺管理處發布情況通報:
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項目資金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有關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1965年,安徽阜陽潁上縣一個名叫劉應成的男孩呱呱墜地。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農家少年日后會成為名震天下的少林寺方丈。
時間來到80年代,神州大地正掀起一股氣功與武術的熱潮。1981年,年僅16歲的劉應成懷揣著對武術的向往,只身來到河南登封少林寺。當時的少林寺破敗不堪:野草齊腰,山路難行,僅存一座斑駁的山門,寺內只有十余位年逾古稀的老僧,全然不見武俠小說中“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盛況。
在這片荒蕪中,少年劉應成拜在少林寺第29代方丈行正長老門下,得法名“永信”。作為當時寺內最年輕的弟子,后來者都要尊稱他一聲“大師兄”。從19歲被推舉進入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員會,到22歲接任管理委員會主任,釋永信成為了少林寺的實際掌舵人。
1982年,電影《少林寺》以1毛錢票價創下1.6億票房神話,讓這座千年古剎第一次嘗到“流量經濟”的甜頭。而釋永信的登場,改寫了少林寺的生存邏輯。
在少林寺建立自己的產業之前,假冒的“少林武僧”和虛假的“少林產品”在全球泛濫。1994年,釋永信率先以法律手段維權,起訴“少林寺牌火腿”侵權,成為中國宗教界名譽權訴訟第一案。這場勝訴讓他意識到品牌保護的重要性,少林寺由此開始系統注冊商標,捍衛“少林”IP。
1996年,釋永信接觸互聯網后,迅速為少林寺注冊域名并建立官網,成為最早擁抱數字化的宗教機構之一,而網站不僅發布寺廟動態,更公開《易筋經》、《洗髓經》等少林經典,以“武功秘籍”為噱頭,迅速吸引全球武術愛好者關注。
1997年,釋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是中國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此后,少林寺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涉足文化、餐飲、藥品、服飾等領域,并通過商標注冊和海外擴張,逐步構建起一個橫跨多產業的商業生態。
至此,釋永信和少林寺一步步走向了輿論中心。
根據公開報道,釋永信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在20天前,當時他出席了少林寺全體僧眾會議。而釋永信認證的新浪微博賬號最新更新停留在7月24日,此后未有新的動態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