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BBC感嘆: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這值得慶祝)
? 文 觀察者網 齊倩
“首先是震驚,其次是沮喪,然后是憤怒,”談及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14國加征關稅的反應時,一名前日本官員用了三個詞語予以形容。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7月8日報道,特朗普7日陸續公布了致14國的關稅信函,其中10國來自亞洲,并再次出言威脅。對于美國的亞洲貿易伙伴來說,特朗普貿然發函的舉動,令他們感到沮喪和難以置信。
此前,這些國家認為他們已經與美國進行了數月的真誠談判,但現在來看,都是一廂情愿。
報道提及,白宮在與亞洲國家的貿易談判中,特別施壓他們“切斷與中國的經濟關系”。但這名前日本官員表示,特朗普的關稅“將把這些國家推向中國”。前美國駐緬甸大使也指出,特朗普此舉恰恰證實了一種在亞洲流傳已久的說法,即美國遠在天邊,且并不可靠。
貝森特8日稱,今年關稅將帶來1000億美元 推文截圖
特朗普貿然發函,激怒日本、東盟
據兩名來自收到信函的國家的人士透露,當特朗普公布信函時,亞洲正處于深夜,且美方事先并未向各國政府提前通知。Politico與六名現任外國官員、四名前官員以及其他知情人士的對話顯示,他們對特朗普發函的方式普遍感到憤怒。
其中一名政府官員表示:“我們完全不知道他在發什么,寄給誰,或者怎么寄的。”
對此,白宮官員在一份聲明中反駁了未充分提前通知貿易伙伴的說法。他們表示:“我們盡了誠意,通過正常外交渠道將這些信函發送給預定收件人,然后才公開。”
報道指出,美方這種方式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東盟(ASEAN)外長會及系列會議的氣氛。本周晚些時候,東盟成員國外長將齊聚馬來西亞吉隆坡,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預計也將出席。然而,在10個東盟成員國中,有6個國家收到了特朗普的關稅信函。
“在主要會議上會有禮貌的微笑,這是東盟的待客之道,”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美國東盟事務大使斯科特·馬西爾肯定地說,“但在雙邊會議上,東盟國家會發出更堅定的信息,即美國正在制造大問題。”
一名日本前官員稱,日本政府尤其對一名白宮官員的說法表示強烈不滿。那名白宮官員曾聲稱,特朗普政府“尚未”從日本和其他收到信函的國家得到“有意義的接觸”。
對此,這名日本前官員表示,日本貿易大臣赤澤亮最近“幾乎每周都訪問華盛頓特區”。他指出:“如果只是說我們沒有對美國的要求說‘是’,那是一回事,但這不是缺乏接觸。我們一直在全力參與。”
據日本東京廣播公司報道,日本政府8日召開關于美國關稅措施的綜合對策總部會議,商討應對方案。
石破茂在會上回應稱:“對美國宣布將加征關稅表示非常遺憾……日本政府在困難的談判中沒有輕易妥協,說出了應該說的訴求,保護了應該保護的事物。”他還稱,關稅實際生效日期是8月1日,這就代表著談判期限延長,將繼續與美國進行協商。
同日,日本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小野寺五典痛批特朗普發函的行為。“用一紙書信通知同盟國,實屬極其無禮之舉,”小野寺五典明確要求日本政府,“絕不能因急于談判而輕易妥協,必須以強硬姿態堅持周旋”。
白宮公布特朗普致日本等14國關稅信函 推文截圖
不過,并非所有亞洲官員都表達了同樣的憤怒程度。一些人對最新威脅只是聳了聳肩,認為這只是特朗普式的政治表演。還有人將特朗普的聲明視為將談判時間延長三周,至8月1日。一名外交官表示:“這只是姿態,沒有具體內容。談判仍在進行中。美國在施壓我們接受它的條件。”
盡管如此,這些國家的官員一致否認了他們在與特朗普政府的談判中沒有足夠積極參與的說法。
報道稱,自從特朗普在4月提出“對等”關稅威脅以來,日本和韓國一直與特朗普的首席談判代表定期會晤,但談判因國防開支、汽車和農業問題陷入僵局。其他較小的國家,如馬來西亞和泰國,一直在積極尋求深化談判,并提出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以示善意。
“我們不應抱怨特朗普的反復無常,現在是我們加強自身的時候了,”前泰國外長卡西特·皮羅米亞向Politico表示,“所以我們(東盟)暫時可能要忘記外部市場,尤其是美國,重新組織起來。”
“特朗普的關稅將把亞洲國家推向中國”
盡管引起了強烈反對,截至目前,特朗普尚未緩和言辭。他在8日的內閣會議上表示,美國希望與各國保持關系,“但在每一種情況下,他們對我們的待遇遠比我對他們的待遇糟糕”。
白宮將發送信函的決定框定為促使所聯系國家進行“有意義接觸”的一種手段。一名白宮官員表示:“我們在這里有優勢。但我們還沒有從日本和韓國收到認真的提議,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還沒有與它們達成協議。”
8日內閣會議上,特朗普再談關稅問題 白宮X賬號
Politico特別提到,白宮在與亞洲國家的貿易談判中,特別施壓他們切斷與中國的經濟關系。特朗普上周宣布與越南達成的初步協議中,炒作所謂“轉運”問題,威脅將對非原產于越南的商品征收40%的關稅。該協議引起了中國以及本地區其他國家的關注。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7月3日曾回應指出,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手段達成交易。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中方將堅決予以反制,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特朗普試圖通過對亞洲國家施壓,以孤立中國,但此舉將適得其反。亞洲國家官員預測,特朗普這些明顯不外交的舉動,可能會破壞美國政府多年來在該地區建立更緊密關系的努力,越南、柬埔寨等與中國保持緊密聯系的東南亞新興經濟體將遠離美國。
“我很確定,特朗普的關稅將把這些國家推向中國,”該名前日本官員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特朗普的關稅是對中國最大的地緣政治禮物。關稅將侵蝕數十年將這些國家拉向西方的努力。”
報道還稱,特朗普試圖孤立中國的舉動,將給其他亞洲國家造成不安。
近年來,中國加大對東南亞地區的貿易投資,2024年,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總額超過9000億美元,大約是該地區與美國貿易額的兩倍。但與此同時,美國正高舉關稅大棒,施壓東南亞國家。報道分析認為,這讓亞洲各國質疑,與美國達成協議是否值得拋棄他們最大的地區貿易伙伴。
“這其實證實了在亞洲流傳已久的說法,”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駐緬甸大使德里克·米切爾說,即“美國不可靠,美國遠在天邊;而中國近在咫尺,中國希望開放市場”。
報道提到,日本、韓國作為美國盟友和主要貿易伙伴,在經濟和政治上更獨立于中國。特朗普無視與日韓之間長期合作的做法,可能會損害與兩國的關系。美國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合伙人塔米·奧弗比說:“我們似乎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但事實并非如此。我認為,我們必須承認一些國家是更好的朋友。”
當地時間7月7日,特朗普宣布將“對等關稅”的生效日期延長至8月1日,并陸續公布對多國設定的新稅率,除日韓外,其中不乏緬甸、老撾、柬埔寨等較小亞洲經濟體。
彭博社8日援引分析稱,特朗普一開始劍指中國,但發現這種虛張聲勢“對中國作用不大”,所以只能從較小國家那里獲得“勝利”。一名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教授向香港《南華早報》指出,“最大輸家”將是與美國有較大貿易順差的較小亞洲經濟體,美國很可能從較小國家那里榨取更多讓步。
8日,有記者提問,美國總統特朗普7日表示,將從8月1日起分別對來自日本、韓國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在關稅問題上,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也是非常明確的,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搞保護主義損害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