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太守孟云上言:“北匈奴復愿與吏民合市。”詔許之。北匈奴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驅牛馬萬余頭來與漢交易,南單于遣輕騎出上郡鈔之,大獲而還。《資治通鑒 · 卷四十六 · 漢紀三十八》
兄弟一旦反目,真的是比仇人都要狠。匈奴在西漢時期分為南、北二部。到了宣帝年間的時候,南匈奴歸順漢朝,與北匈奴分道揚鑣。此后上百年間,兩部漸行漸遠,終至于不共戴天。
章帝元和元年(84年),武威太守孟云向朝廷上奏,說北匈奴愿意互市,請朝廷定奪。朝廷批復同意。這里要解釋一下何為互市。所謂互市,就是匈奴人和漢人做生意,互通有無。漢人一般看重的,是匈奴人的馬匹牛羊;而匈奴人看漢人的東西,則是什么都愛。大漢工藝精良,質量上乘,自然是通行世界的搶手貨。于是,聽到允許互市的消息,北匈奴人趕著上萬牛馬,興致勃勃而來。可誰曾想,他們早就已經被人盯上了——南匈奴在路上直接劫掠了這支商隊,所獲頗豐。
北匈奴這幾年日子過得實在是慘淡,被這么坑了一大下,居然連屁都不敢放一個,含糊著也就過了。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南匈奴嘗到了甜頭,覺得這種生意一本萬利,真是太特么劃算了,于是,轉年,直接到老家人的家里去搶了一票,又一次滿載而歸。
聽到這個消息,武威太守孟云怒了!他直接給朝廷打報告,說:北匈奴先前已同漢朝和解,如今南匈奴屢屢搶掠,萬一北匈奴覺得漢朝是在欺弄它,那邊境將無寧日啊!我建議,應當讓南匈奴歸還搶來的俘虜和牲畜,以安撫北匈奴。
孟太守這么打抱不平,看上去真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但如果我們站到孟太守的立場上去,就能看得清他的目的了:他身處邊疆,通過互市若能搞好漢匈關系,那便是他的政績;但北匈奴要是重新開始擾邊,他的日子可就難過了。所以怪不得他要急吼吼的站出來替北匈奴說話。
接到報告,召開廷議進行討論。朝廷大臣們自然又分為了兩派:太尉鄧弘和司空第五倫表示反對,司徒桓虞和太仆袁安則表示支持。(這里的袁安,就是汝南袁氏得以發跡的始祖。)
兩方吵得一塌糊涂,差點就上演了全武行。——當然,也有一些人說這群尸位素餐的朝廷大臣簡直就是吃飽了撐著,不關心國內的民生疾苦,反而為了匈奴人的一點破事吵得不可開交。漢章帝兩頭拉架兩頭勸,還好大臣們也都識趣,最后總算是順著臺階下來了。
那匈奴人的問題怎么辦?你們吵了半天,這事兒就沒下文了?有,章帝決定自己做主。這個主可不好做,不管支不支持孟云的建議,都會得罪一部分大臣。那時候的大臣,可不像大清朝的一樣,在場面上混是很講究“氣節”的。架吵成這樣,皇帝一旦判自己為輸,那肯定就只能辭職了。
所以,漢章帝手上這個山芋,還蠻燙手的。但皇上就是高瞻遠矚,居然硬生生地想出了第三條路,不僅誰都沒得罪,還把這事兒給完美的擺平了。
什么辦法?章帝下詔曰:北匈奴歸順守約,我們大漢朝也不能背信棄義,所以,他們的損失,朝廷承擔了!度遼將軍會出雙倍的價錢,從南匈奴手里把劫掠的貨物買回來,還給北匈奴。至于南匈奴呢,奮勇殺敵有功,應當論功行賞!
(帝乃下詔曰:“江海所以長百川者,以其下之也。少加屈下,尚何足病!況今與匈奴君臣分定,辭順約明,貢獻累至,豈宜違信,自受其曲!其敕度遼及領中郎將龐奮倍雇南部所得生口以還北虜;其南部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資治通鑒 · 卷四十七》)
你看,再臟的活,也能找到漂亮的手段解決,這不就是嗎?章帝兩不得罪,就把朝臣擺平了,事情搞定了。那章帝這是在兩邊和稀泥?錯!章帝此舉真正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和了這團稀泥。
首先,這團泥解決了大臣們的紛爭,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沒有輸。鄧弘和第五倫反對讓南匈奴歸還貨物,最后南匈奴就是沒有還呀,東西是度遼將軍花了雙倍的價錢買的,雙倍哎,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南匈奴自然樂不可支。
桓虞和袁安認為應該還,那北匈奴也收到貨物了呀,還是算還了。而且北匈奴還收獲了一枚彩蛋:他們發現大漢的皇帝很講道理哎!以后還打什么打,直接上訴就OK 了!
你一定有點氣不過:這樣子到了最后,就是讓大漢朝買了單呀!但關鍵就在這里,大漢朝這個單,買的太值了!我們可以想想,大漢朝對南北匈奴采取種種態度和手段,目的到底是什么?想要表達的訴求,到底是什么呢?
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四個字:邊界安寧!如果認同于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要筑長城、派邊將、遠征匈奴王庭;還要接納南匈奴的臣服,花錢讓他們守衛邊界;以及對北匈奴采取懷柔,賠本和他們做生意了,等等等等。一直以來,大漢朝其實為的就是買個平安。甚至不止于錢財,所有的政策、精力,都是用以維持邊界安寧的。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再來看這次度遼將軍花這筆錢,符不符合這個原則呢?符合,太符合了。一方面,北匈奴覺得自己受了委屈有人撐腰,不會由此對漢朝心生怨懟。
另一方面,南匈奴本來就是奔著財貨而去的,現在突然發現回來還能復刻一份利潤,這個天大的激勵,必然刺激他們繼續對老家兄弟不停打劫。然后呢?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大漢朝坐看兩部內斗,從此雙方都再無精力,也無能力侵擾邊界,好一招借刀殺人。
故事粗看下來,很容易會讓人以為漢章帝懦弱無能,以和為貴,但如果把邏輯主線梳理清楚,你就會發現:花錢挑撥匈奴只是手段,邊界安寧才是真正目的。反倒是諸位大臣,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在他們的概念里,還與不還,反而成了目的!兩方目的根本不同,自然就無法達成調和。
道理雖不復雜,但我們卻似乎常常陷入其中。當目的太遠,無法一步到位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但結果呢,在追求每一個小目標的時候,我們卻可能偏得越來越遠。直到最后,竟然搞不清楚目標是什么,手段是什么。
大家為了省錢而逛淘寶,結果逛成了剁手黨。以省錢為目的的開始,變成了花更多錢的結果。為了提高工作節奏、加快項目進度而被提倡的加班,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卻變成了大家上班時間在網上瞎逛、下班之后才開始趕工的保護傘。
有時,我們自負能力來到一家新的公司,期待能出類拔萃,結果卻發現這里人浮于事,精于算計。你沉浮其中,最終將自己的聰明用在斗來斗去、毫無意義的辦公室政治中。直到有一天被人搞下去,你才想起來,是不是哪里弄錯了?
更甚者,有些人為了生活安逸而考公考編,結果每日庸庸碌碌,內心惴惴不安,對未來焦慮惶恐。我們原來要的,怕不是這樣的生活吧?再具體一些,你可曾想過,我們的各種文憑考來干嘛用的?晚上挑燈學教資的目的是什么?而你和你身邊這個人,不尷不尬地在一起搭伙過日子,初衷又何在?
只怕是都走錯了路,又只怕走入歧途難免,自我反省卻很難。所以,如果走累了,不妨停下來,好好的想想吧,自己究竟為什么會來到這里,而本來又應該是在哪里的,是從哪里開始錯的,要怎么走回來?生活是殘酷的,有了這層反省,你也不一定能得回到原來的軌跡;但若是沒有這層思考,你卻必將隨波逐流,飄到一個回頭無岸的遠方。到那時候再來反省悔恨,恐怕就遲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從來就不是一句小清新的話,而是沉甸甸的人生領悟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