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不相及研究所
本文系作者授權轉載
第一次看到關于哈薩克斯坦營盤村的介紹視頻時,我還以為地球出了什么bug。
雖然地處中亞,但那里的一切,完全就是照搬了陜西某個農村,當地人的陜西話甚至說得比俄語還溜。
營盤村的村民們在與其他地方的人交流時,通常講俄語,聽起來跟中亞國家的人沒什么區別。
但是當他們回到家中,面對七大姑八大姨時,一開口就會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老陜西。
營盤村的村民被稱為東干人,百科上解釋指遷移到中亞的中國陜西及甘肅的回族后裔。
東干族人認為自己與中國回族同源,稱呼自己為回回,1942年蘇聯以“東干”一詞為這支民族命名。
根據2019年的人口調查,東干族在哈薩克斯坦有72361人,吉爾吉斯斯坦有72240人,烏茲別克斯坦大約有2000人 ,俄羅斯大約有1000人,總人口約15萬,在各中亞國家屬少數民族。
由于地理與國界的隔絕,他們的語言至今還保留著古漢語的說法。
誰也想不到,在距離西安3000公里遠的地方,當地人說的陜西方言竟然比很多陜西人還老派。
他們稱總統為“皇上”或“皇帝”,稱政府為“衙門”,把干部叫“衙役”。稱商店為“鋪子”,稱銀行為“錢莊子”,稱貨幣為“貼子”,稱朋友為“聯手”,稱理發師為“待詔”,把“簽名”叫“畫押”,把結過婚的婦女叫“婆娘”。
去那里旅游的中國游客一致認為自己穿越回了清朝。
作為一個東干人,阿卜杜拉每天都要在不同的語言中切換,他說大多數東干人不愿放棄陜西話的理由是“把語言給丟了,就不好回家了。”
為了便于學習陜西話,他們的祖先在1928年發明了東干文,剛開始用的是拉丁字母,到1958年改用俄文字母,拼出來專門發老陜甘方言的音。
如果你打開一本東干文的教材,就會發現漢字上面用俄文拼出老陜甘方言發音的奇特現象,像極了小時候學單詞用中文注音的你。
有意思的是,一些新的事物,當地人并不知道中國這邊的叫法。他們把電腦叫computer ,電話叫telephone,飛機叫風船。
一些新的詞還是通過來中國交流過的東干人帶回去的。
上次有個中國游客問阿卜杜拉知道什么是“愛豆”嗎,他反問是不是一種蔬菜。
東干人對陜西話的堅持,讓一些當地的俄羅斯人也掌握了這門古老的中國地方方言。
中央電視臺曾經在報道東干人的節目里,采訪了一個俄羅斯姑娘,她一開口講中國話,帶的還是佟掌柜的口音。
武林外傳如果要拍西域特輯,可以直接去當地招演員。
東干人延續了中國人的種菜天賦,哈薩克斯坦全國50%的蔬菜都是由東干人一手栽培的。
最早遷移過去的東干人,攜帶了辣子、茄子、芹菜等蔬菜的種子。當地人沒見過,導致現在很多東干人種植的蔬菜名都用俄文叫開了。
比如說韭菜,俄文發音也是“韭菜”,還有芹菜,俄文里也叫“芹菜”。
雖然身在中亞,但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比很多老陜西人還要地道。
除了陜西話說的忒色的很,他們也把喝稀飯叫喝米湯、把蹲叫趷蹴等,至今保留著筷子和土炕。
就連陜西八大怪中的“凳子不坐蹲起來”“辣子算一菜”等在東干人身上都能看到。
東干人愛吃面食,蘇聯還沒解體前,全蘇聯都知道東干拉面。
東干人在他們的聚集區建造了一些清真寺,有的仍然是傳統中國磚木結構的建筑風格。
從東干人居住地索爾托別往盤營村行駛,快進村子前,就會被中式結構的屋頂吸引。
再加上旁邊當地人的口音,如果不是手機地圖上的定位,你真的會誤以為來到了陜西。
在過境后的陜甘回族移民中除了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還有一些漢民的后裔,他們篤信道教。
蘇聯東干學者張尚洛在她的著作中還列專章論述東干移民中道教分布情況,據她記述,在1878年東干移民定居的七河省有4戶道教徒。
當地依舊完整存留著一百多年前婚嫁的莊重儀式,比現在陜西婚俗的套路還古老,簡直就是秦人古婚俗的活化石。
東干人結婚時講究嫁妝、彩禮和鬧新房。新娘出嫁時必梳一種傳說的古老發型 “燕燕頭”,這種發型在今天的陜西會梳的人也不多。
新娘要先穿上手工繡制的云肩和清朝大襟長衫,待梳妝后足蹬上一雙紅繡花鞋,褲腿用花邊扎上,這才是真正的復古婚禮。
他們結婚時還要耍公婆,在新郎家父母的臉上抹上紅顏色,讓前來祝賀的人任意取樂。這與中國陜西、甘肅、寧夏一帶回族的結婚習俗極其相似。
由于當地車便宜,一輛奧迪4000多美元,一輛寶馬5000到6000美元。
加上東干人大多比較勤勞,在當地屬于比較富裕的民族。光是盤營村,2000來戶就有3000多輛小轎車,而且幾乎都是豐田、奧迪、寶馬。交通出行的配置奢華程度不亞于中國發達地區的農村。
長期從事蘇聯與俄羅斯歷史與文化的教學、研究,被稱為發現東干族第一人的陜西師范大學教授王國杰,曾在1990年10月第一次到訪東干人聚集中心的村鎮——營盤。
當時的他就像誤入桃花源的武陵漁人,被東干人圍著追問:“你是從大清國來的?”得知他來自中國后,當地人奔走相告:“老舅家來人了(陜西回民稱漢人為老舅)!”
到今天,東干人與中國已經建立了更深的聯系。經常都有東干人回陜西尋祖的新聞報道,還有越來越多的東干學生到中國學習。
資料參考:
新京報《中 亞“陜西村”婚禮: 新娘穿清朝式樣旗袍》
王國杰《東干族形成發展史》
陜 西 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