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都富了起來,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口腹之欲,開始了更多的追求,旅游就是其中一個,人們不再止步于日常生活的城市,而是開始領略祖國乃至世界的大好河山。
翻過千山萬水,走過街頭巷尾,每到一個城市,或多或少會留下一個城市印記,去的人多了,這個印記就成為了這座城市的符號。
說到西安,很多人會想到兵馬俑,說到北京,很多人會想到故宮,說到成都,會有人想到寬窄巷子。
不管多大的城市,都有那么幾個典型的地方讓異鄉人想到這個城市。
以前說到沈陽,或許很多人都想不到什么,雖然有唯二的故宮,也同時是東北第一城市,但是在旅游這方面,真的沒有什么大的IP。
這幾年沈陽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打造專屬于沈陽的城市IP,于是我們在今年看到了沈陽旅游方面新的IP,這就是北市場和盛京皇城的中街國家級步行街部分。
一個是和平區,一個是沈河區的,這只是目前已經對外開放的,還有一些還在進行中,等到對外開放了,也將成為沈陽的旅游大IP。
這就是大東區大東路特色文化街, 大東路西到大東門(撫近門),東到東一環,全長1.8公里,這條路上有中國現有歷史最悠久的造幣廠——沈陽造幣廠,有保留了滿族風格的堂子街胡同, 還有著沈陽市民族工業興起標志的原大亨鐵工廠辦公樓。
在去年,大東區通過土地交易的無償修繕道路要求,實現了對大東路特色文化街的道路修繕,目前已經展示了一些,原大亨鐵工廠改造工程也在進行,但是大東路最大的IP內容一直沒有實質進展,這個說的就是堂子街。
自2019年,根據《大東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中,提出推動“一巷一廠五公館”保護性開發,啟動堂子廟巷歷史文化風情街區建設,趙爾巽、楊宇霆、孫烈臣等公館正式開放的文旅產業發展新動向后,2020年,大東區陸續挖掘保護歷史文化資源, 2021年,大東區又迎來了“堂子廟巷”的整體規劃方案公示,也預示著東北地區的“寬窄巷子”要來了。
堂子街地區保存有滿族民居、江浙會館舊址、奉天府右翼官學等歷史建筑,是沈陽市目前僅存的滿族民居集聚地。
堂子街位于大東區南部,南起小河沿路,北至大東路,長597米,寬8米。始建于清代,南部名為南土坑胡同,北部為堂子廟胡同。1989年,以街西北側原有清初努爾哈赤敕建的堂子廟而命名為堂子街。
“堂子街地區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沈陽民俗學家齊守成表示。縱觀歷史,堂子街地區側面反映了沈陽近四百年來民族商業、教育、居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歷程,是沈陽古城近現代歷史發展的縮影。作為滿族皇家祭祀的發源地,孕育了沈陽地方民族文化,同時隨著工商業的不斷發展,也培育出了民族工商業文化遺產,是沈陽市集多元文化特色于一體的歷史風貌區。
按照大東區原來的規劃,將盤活堂子街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恢復它的歷史面貌,完善它的歷史功能,把它打造成為沈陽市第一條民國風情街區。
目前該建筑群的修繕工程還在進行中,待到它完成后,對外開放之后,將成為沈陽文旅的又一大IP。
屆時沈陽城中,鐵西有萬科紅梅1939,和平有老北市,沈河有盛京皇城,大東有堂子街,壓力來到了皇姑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