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傍晚我披頭散發地抵達上海,昨兒上午已經端莊地踏進心邸鑒賞珠寶。
如果要講近期真正有什么圈內大事件,我很難想到哪件能與這匹敵: 博物館典藏級藝術珠寶 CINDY CHAO The Art Jewel以“Pink Legacy傳奇粉鉆”為名,不但獻出了十二顆絕對稀有罕見的大克拉粉紅鉆,還用唯美輕盈的手法將它們幻化為十件藝術珠寶作品, 導致這間身處外灘源、以博物館為標準打造的珠寶鑒賞空間成為藝術濃度和財富價值雙高之所在。
由荷蘭國寶級建筑大師Tom Postma打造的”心邸“
這整套操作厲害在哪兒?
其一當然是粉鉆、特別是大克拉粉鉆在國際范圍內一粒難求的稀缺程度 ,但CINDY CHAO卻收藏有十二顆之巨,其中甚至還有兩顆雄踞彩鉆價值鄙視鏈頂端的紅鉆。
彩鉆愛好者們一定有耳聞: 去年11月,位于澳大利亞西部偏僻地區的阿蓋爾(Argyle)礦區正式閉礦。 雖然早在閉礦前幾年阿蓋爾就已經公開給業界打過預防針兒了,但這一天終究到來時,也絕對稱得上是鉆石圈的Breaking News了。
阿蓋爾的存亡與粉鉆的產量有息息相關的唇齒關系 ,那是因為它在發現之初不僅稱得上是一座礦藏量可以威脅到戴爾比斯生意的、相當有骨氣的超級大礦;更要命的是,阿蓋爾礦區供應著產業鏈中超過90%的粉紅色鉆石。可見它一關門,粉紅色鉆石的價值和稀缺程度將如何呈指數級增長。
事實上,哪怕阿蓋爾并未閉礦,粉紅色鉆石也稱得上是彩鉆陣營中的另類少數派。大家一起來復習上期的科普知識:大多數彩色鉆石的天然顏色都源自于一些調皮的微量元素,比如黃鉆是由氮原子致色、藍鉆是氦或者氫原子致色等等。但是 粉紅色鉆石是例外 :它們是由塑性變形成色的,這些晶格的扭曲是因為在形成過程中經受高溫高壓所致。
呃,我估計上一句算“字我都認識”系列,沒關系,不管這些知識對咱普通觀眾而言是不是亂碼,你此時肯定有所頓悟:大自然生出這么一顆粉鉆真不容易啊,要方方面面的巧合都到位共同作用才行,絕對屬于可遇不可求的錯位。
的確是這樣,我看2019年Phillips拍賣行的資料說,自80年代中期起,阿蓋爾礦區共出產8.65億克拉鉆石。聽著數字大得可怕,但其實大部分鉆石品質并不理想,小而暗沉,大部分用于工業。 真正讓它聲名鵲起的,是達到寶石級別的原石中那0.01%的粉紅色鉆石。即便如此,大部分粉鉆還是比較小的(0.2克拉以下)。
粉鉆建筑戒指,超3克拉偏橘濃彩粉鉆
六件粉鉆作品
可見CINDY CHAO所收藏的這十二顆粉紅色鉆石的價值之巨大: 它們不但全員跨過1克拉這道線(其中有兩顆來自阿蓋爾),更有超過7克拉的Type IIa濃彩粉鉆、超9克拉的梨形濃彩粉鉆、一顆最頂級Fancy Vivid艷彩粉鉆以及一顆21克拉超大粉鉆 等等,這些難得一見的珍品是這場鑒賞會的厲害之一。
我想CINDY CHAO選擇在此時將作品成套系展出,一定有 向阿蓋爾礦區致敬之意味 ;其次就是將稀有粉鉆融入自己的藝術創作, 以饗國內國際的收藏家和鑒賞家們 的姿態。
那其二就必須要說到CINDY CHAO品牌創始人及創意總監趙心綺這位珠寶藝術家了。
趙心綺2004年創立了同名藝術珠寶品牌CINDY CHAO The Art Jewel,不足二十年間,這個名字已經達到尋常珠寶品牌難以企及的高度。
皇家蝴蝶胸針
她最知名的年度蝴蝶作品中的兩件——皇家蝴蝶和紅寶側飛蝴蝶,分別被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法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所收藏(小道消息:下個月他們即將宣布第三間歐洲知名博物館將CINDY CHAO大師系列的另一件作品納入典藏)。鑒于這兩大權威機構自身的調性以及對藏品的挑剔程度,我們從中不難窺得CINDY CHAO作品中的原創性、藝術性、甚至教育性。
紅寶側飛蝴蝶
特別是與盧浮宮一街之隔、承辦過無數標志性藝術、時尚、珠寶超級大展的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他們欲將年度蝴蝶系列的開山之作——紅寶側飛蝴蝶——納入館藏的這一顆丹心啊,竟堅持不懈地跟藏家溝通了三年,才如愿以償地將它陳列在館內為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欣賞,這對于驕傲的法國人來說,得有多喜歡多珍惜啊。
在CINDY CHAO所有已獲得的贊美中,我最為感同身受的一個形容,是 “未來式古董” 這個說法。
2017年我在巴黎珠寶高定周上拍的
記得第一次近身觀看Cindy的藏品級珠寶,是在2017年的巴黎珠寶高定周上。雖然之前幾年早已被那些蒙著一層冰霜似的冬季樹枝項鏈、跳芭蕾的蝴蝶、被風吹過的羽毛的圖片們攝去了魂魄;
但真正走進巴黎麗茲酒店CINDY CHAO所準備的套房,穿過古典意味濃重的拱形門、欣賞chandelier搖曳的房間里穿梭著的法式美女,看到連攝影師也西裝革履、頭發梳得一絲不茍時,那種感覺是極為戲劇性的。
仿佛時光真的倒流了七十年,重回到全面展現女性極致優雅魅力的五十年代,我們則身著New Look風格華服,流連于閃耀奪目的珠寶作品群中。那些 珍貴寶石的大手筆鋪陳、薄如蟬翼的蜂巢結構、靈動好似真花般的褶皺和花蕊 ……與五十年代異常蓬勃發展的珠寶、時尚和藝術大背景隔空呼應、相得益彰。
鈦金屬的運用和絕美蜂巢結構也是Cindy作品的兩大招牌亮點
唯一把你拉回現實的,是當時 Cindy為某些作品選用了絕不可能在五十年代出現的新興材質,比如輕盈卻堅硬的鈦 ;它的加入,讓有脆弱靈動之美的作品更添了雕塑般的筋骨,所以無論你從哪一個角度(哪怕正背面)欣賞,翩然飛舞的蝴蝶、風雪中傲立的枝葉,它們的形象都是飽滿立體的,細節處理也極為細膩。
這種創作思路或許與她的成長背景有關, 聽說Cindy的外祖父是知名漢式宮殿建筑師,爸爸則是雕塑家。 坦白說,像這種成長于藝術世家、通過每日耳濡目染打小兒形成的美學眼界,跟我們后天哪怕拼命讀書、全世界上進地逛博物館之間的差距,那還是云泥之別的。
傳奇粉鉆系列海螺珠樹枝套鏈
傳奇粉鉆系列海螺珠建筑耳環
傳奇粉鉆系列樹枝手環
傳奇粉鉆系列黃鉆緞帶戒指
最后一款戒指我上手演繹一番
別說我們凡人了,就連平日里圍著各種頂級藝術品打轉的英國Alexandra公主和Kent公爵,2019年在倫敦巨匠臻藏博覽會上見到Cindy創作的皇家藍羽飾胸針,都駐足欣賞交流頗久,贊嘆這種 如絲絨般的寶石漸層排列方式以及作品本身所呈現出的完美立體感。
皇家藍羽飾胸針
Cindy曾評價自己的創作,實際上有別于一般高級珠寶以主石定義作品價值的價值觀, 想要它們承載更多形而上的東西:藝術性、情緒、感情,或者哲學。
2020 Black Label大師系列VI萊茵河底天空,彩鉆的色彩搭配猶如一副印象派畫作
但我覺得這并不代表CINDY CHAO便因此而舍棄對大顆粒主石的嚴苛追求,恰恰相反,如果你像追劇一般地瀏覽過歷年作品,會發現 她的一大厲害之處就是總能以專業眼光搜羅和收藏到最珍稀罕見和最具投資價值的寶石 ,作品也會隨之圍繞著它們而展開,本次“傳奇粉鉆”就是實力佐證啊。
只不過,主石的魅力畢竟來自缺乏人情味兒的實驗室數據;她的性格更像藝術家,希望帶給觀賞者更多石頭之外的感性。
比如 Cindy在作品中放入了很多自己所推崇的價值觀,它們無一例外地與女性和成長緊緊捆綁 :她說早期搞創作時特別喜歡做加法,因為那個時候的自己一心只想沖沖沖,把畢生所學都掏出來,讓世界看到自己的才華與創造力。
2007年四季系列“冬季樹枝手環、項鏈
但這幾年閱歷和經驗上來了,人自然而然更自信成熟了,所以才明白“做減法”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創作態度, “只保留事物的本質” ,反而讓觀者更清晰直觀地感受到作品的張力了。
2019年大師系列IX冬葉套鏈
以“Pink Legacy傳奇粉鉆”這十件作品為例, 它們的共通點是 CINDY CHAO 經典的珍稀主石,以及猶如小小建筑般的體積感和雕塑感造型 。
粉鉆建筑戒指,超7克拉Type IIa濃彩粉鉆
但面對這些真正罕見的頂級大顆粒粉紅色鉆石時,她卻反其道而行之、沒有選擇用創作初期時“更大聲”的方式將它們用力呈現,反而是厚積薄發、將藝術感輕落于一件件小尺寸作品上,以四兩撥千斤, 這對我而言是一個驚喜。
做珠寶跟人生真有相仿之處你信不信?只有放過自己的執念,才會真正松弛;只有松弛下來,才能以柔克剛。
粉色緞帶耳環的設計圖與同款設計的白鉆版本,粉鉆版本由兩顆超5克拉梨形濃彩粉鉆配對
其中我翻來覆去回味的,是那對粉色緞帶耳環,不僅僅是因為 這兩顆都超過5克拉且能配上對兒的梨形濃彩粉鉆尋得著實太不容易 ,更是由衷贊美和欣賞Cindy為這兩顆主石所做的設計,線條流暢靈動,配色清新純真;既沒有流于堆砌的俗,又有豐富細節讓人一再回味,仿若仙女之物。
粉鉆作品現場不能拍照,因為相機真的無法還原不同粉之間的細微差別;但你看仙女戴上它們是多么相得益彰
還有 以阿蓋爾兩顆紅鉆為主石創作的緞帶戒指和花朵戒指 。先不要說這兩顆超過一克拉的紅鉆有多珍貴(截止到2020年5月,阿蓋爾礦區34年來也就開采出29顆帶GIA認證的紅鉆),單是Cindy對于主石和配角鉆石的混搭就極為出色:
紅鉆緞帶戒指,超1克拉阿蓋爾紅鉆
緞帶戒指好似極寒天氣中已經被冰封的透明鏈條,竟有一絲哥特感;花朵戒指呢,它被設計得簡潔清爽、仙氣十足,玫瑰金指環仿佛歪歪扭扭的樹枝。 這一柔一剛,都削弱了鉆石匯聚一堂時的富貴氣息,讓作品蕩漾出青春氣息。
紅鉆花朵戒指,超1克拉紅鉆
一直以來,人們面對滿鉆款總喜歡開一些事不關己的輕浮玩笑,并永遠熱衷于探討它們是不是能抵得過哪里黃金位置的幾套房。 但 CINDY CHAO 的作品顯然不在被嘲弄之列,因為它們的閃耀跟油膩的富貴和失控的炫耀毫無關系,而是充滿了純真少女式的甜蜜。
從小女孩想長大所以故作深沉裝成熟,到足夠強大睿智所以選擇單純和純粹,這樣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創作之路、這樣的從零開始到極大再回到零的過程,誰又敢說它不是我們每個女生必經的充滿痛苦、卻永遠不能被省略的成長之路呢。
所以要感謝Cindy,她給予我們的,早已超越了買不起的懊惱;她的作品中有極高的藝術性,但并不晦澀難懂,就如同一片浩瀚海洋、一場絕美煙花,或者匆忙而至的暴雨帶給觀賞者的純粹震撼和淋漓盡致。
它們的美波瀾壯闊,無法用語言總結,卻總可以將我們從世俗生活中暫時抽離那么一會、思考些高深的問題,比如: 如何做才能如這般,不被商業世界的千篇一律所桎梏、永葆創作的初心?
我想她早已將答案以作品表達: Quiet but Lou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