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大山深處,有一所特殊的學校:普安縣特殊教育學校。
這是貴州唯一一所建在鄉村的九年寄宿制特殊教育學校,也是當地腦癱、智力障礙、唐氏綜合癥、自閉癥等特殊兒童的第二個家園。
今年31歲的黃國榮是這里的校長,也是大家長。五年來,黃國榮在特殊教育學院的每一天,看似平凡,卻又意義非凡。
08:40
教室 語文課
語文課上,老師一遍一遍地朗誦,孩子們努力地一遍一遍跟著重復。碰上班級里有聽力障礙的孩子,老師便會走到孩子跟前,用手語一句一句“說”給他們聽。
為了方便照看孩子,特教老師的辦公室就設在教室里。特殊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記憶力也很短,一個知識點需要老師重復二三十遍,才能在孩子心里留下一點印象。
09:15
操場 課間操
每天早上9:15,隨著下課鈴響起,黃國榮和老師們帶著孩子涌入操場。室外活動是特殊孩子們進行康復訓練的好機會,可以學會跑、跳、走路、以及大聲說話。
休息間歇,孩子們喜歡粘著黃國榮。
黃國榮坐著的花壇,其實是經過特殊處理的花壇水泥面,用軟塑包裹,防止孩子碰傷。
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小路,起著足底按摩康復的作用,可以幫助孩子提升感知度,協調行走能力。
09:50
室外 康復訓練
每天,孩子們都要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康復訓練,鍛煉肢體協調能力。有的孩子蹲下困難,老師會耐心地告訴孩子如何屈腿、如何在不碰到頭的情況下鉆過圈子。
10:45
教室 手工課
小小的串珠子,不僅讓孩子們得到靈活鍛煉,也能讓孩子們獲得成就感,特教老師會給順利完成手工作業的孩子們拍照留念。
12:00
食堂 午飯
每天中午,黃國榮和老師們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吃飯。
打飯時,老師會默默站在窗口旁,看著孩子們有沒有控制好飯量,確保他們不會吃得太多或餓肚子。
14:00
校外 送教上門
除了校內的97個特殊孩子,校外還有91個需要黃國榮和老師“送教上門”的孩子。他們大多身患多重障礙,如集腦癱、癲癇、多動癥等于一身,生活無法自理,康復難度大,很難和其他孩子一樣通過測試、進入學校生活和學習。
12歲的女孩小桂患有肢體障礙、重度智力障礙等多重殘疾,因為不會走路,只能待在屋子里,自顧自念叨別人聽不懂的“話”,吃飯、上廁所都需要外婆操勞。
經過黃國榮和老師們堅持3年送教上門,目前小桂已經可以自己行走、如廁、簡單吃飯。但“靈活拿取、擺放整齊”這類需要手部協調的精細動作,對于小桂來說還是很有難度。
黃國榮先教會小桂的外婆如何用好教具,再讓外婆幫助小桂進行日常訓練。教具大多就地取材,比如核桃、板栗、花生米、紅豆...這些都可以成為小桂練習抓握技能的好助手。
17:00
花卉基地 種植課
花卉種植課上,黃國榮正手把手教孩子們種植蘭花。對于特殊孩子來說,具備生存能力非常重要,希望將來孩子們也都可以自食其力。
19:30
美工室 繪畫與美工課
繪畫美工課上,五顏六色的不止是顏料,還有特殊孩子們的奇思妙想。黃國榮最喜歡看這面墻,墻上都是孩子們的作品。
21:00
生活區 休息
到了夜里,生活區便熱鬧起來。黃國榮和老師們會陪伴和督促孩子們洗漱、上床睡覺。
雖然有專門的生活老師,但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們,班主任就睡在學生宿舍隔壁。每位老師負責一個房間,夜里會給孩子們悄悄蓋被子,或者叫孩子們起夜。
22:00
辦公室 處理工作
處理完最后的工作,黃國榮才結束充實的一天。
2021年3月,黃國榮入選了2020馬云鄉村校長計劃,也是第一位入選的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
教育特殊孩子是一場漫長的“戰役”。黃國榮希望,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特殊教育,用耐心和愛,幫助這些孩子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視覺鳴謝 | 新京報記者 田杰雄 、貴州都市報記者 祝慶慶、攝影師 王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