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司,好像越來越難了。
一方面,日常開銷越來越多,賺錢要花費的力氣越來越大。另一方面,蛋糕就那么大,來分食的狼卻只見多不見少。處境尷尬,公司還要不要干下去?如果要干下去,該怎么干?
1928年的井岡山,一個成立一年的“初創公司”,窩在窮鄉僻壤,面對一群兵強馬壯的對手,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怎么活下去?怎么去搶占地盤?
顯然,這不是僅憑莽夫之勇就可以的。
我們從《井岡山的斗爭》里,看看這家初創小公司是怎么煉成的。
I.以正合,以奇勝。
發展擴張的前提是生存,有富余的力量再去漸進擴張。不論外部環境如何,作者都強調要注意建立中心區域的堅實基礎。這和明朝朱元璋所提倡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相一致的。
在現代商場上,我們看到兩種極端情況:企業發展得順風順水,就多元化擴張,四處出擊,結果資金鏈斷裂,帝國轟然倒塌;企業想著劍走偏鋒,放手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結果單車也沒了。
另一方面,既然資源有限,更要集中資源辦重要的事情。敵強我弱,更要集中兵力,“最忌把人力分得四散”。大公司可以拿出個小目標不斷試錯,小公司那點本錢零散地花,很難在市場上砸出水花。
故而,公司務必穩住基本盤,保證可靠的現金流。
II.功夫在詩外。
根據地擴張靠武裝斗爭,市場擴張靠推廣營銷。
如果只是就武裝斗爭而斗爭,只是就推廣營銷而推廣營銷,則只能贏得一時。
作者記錄了歷史的一個插曲:紅軍第二十九團逃避斗爭,欲回家鄉的情緒而帶來巨大損失。繼而提出了一系列辦法:明確黨代表制度,普及分配土地、建立政權和武裝工農等常識,成立士兵會,提高物質生活水平,增強軍事素養等舉措,從根本上保證了自身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對照現代公司,這是什么呢?
公司文化。
景軒之前做過一些組織文化項目,很多人都以為文化是虛的,是洗腦的,是喊口號、貼標語的。殊不知,這是一套從理念、制度到行為的體系,是從內到外的蛻變。
頗為諷刺的是,有些公司口口聲聲倡導人文關懷,實則輕視員工,有些公司口口聲聲說要狼性團隊,實則狗性要求。這和葉公好龍、自欺欺人有什么兩樣呢?
有些公司認為先把錢賺到再說,公司能活多久都不好說。這又和流寇主義有什么兩樣呢?
III.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
既然自身資源有限,那就要調動外部可以調動的資源。
對于中間力量,比如小資產階級,根據地有些措施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這些措施對于推動根據地發展裨益不大,卻帶來了很多困難和障礙。作者提出了以民權革命的政綱來統合中間力量。
市場復雜多變,公司間的競爭難免,合作也很有必要。盲目樹敵,四處出擊,容易讓自己無路可走。而目標清晰的競合關系,則可以讓公司走得更輕松、走得更遠。
這些戰場檢驗過的經驗,或可給今天商場里前行的公司以些許啟示。
(文耕坊-景軒bookhi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