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囤兒
有人粉影視偶像,有人粉體育偶像,有人粉唱跳偶像,還有一部分人粉的是腦力偶像。內地初代腦力粉的誕生標志,便是2014年江蘇衛視推出了國內首檔大型科學競技類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該節目至今已熱播八年,雖然節目形式發生了變化,但每年都必然會培養起一代代新的腦力粉。
今年,腦力粉心中YYDS的江蘇衛視于7月16日又開播了全新的沉浸式燒腦真人秀《超腦少年團》。看過第一期節目后,作為初代腦力粉的囤兒便發現了該節目里延續了很多《最強大腦》的優秀基因,絕對是腦力粉不容錯過的腦力新盛宴。
節目一開始是一段介紹節目整體世界觀的引子。這三個人的背影一出現,作為八年腦力粉的囤兒就認出了他們。這三人應該是——“叨叨魏”、“面人傳承人”,以及那個被復活后一路碾壓國外選手的“清華腦王”。
果不其然,隨后的嘉賓簡介就給出了標準答案:魏坤琳、鄭林楷、郎佳子彧,都是腦力粉們的老朋友了。
其他嘉賓里還請來了伊能靜。可以預料的是,伊能靜在節目里的作用大概會相當于之前的陶晶瑩,體現出女性嘉賓的溫暖及親和力。
最有基因傳承感的是節目主持人找來了陳銘。蔣昌建是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最佳辯手”,陳銘是2011年“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的“全程最佳辯手”。腦力粉就喜歡這種能在說話中體現出智慧之光的主持人哈。
在考核能力上,《超腦少年團》不僅傳承了《最強大腦》,更對其進行了大幅的拓展。
腦力粉早就對腦力的六維如數家珍——觀察力、記憶力、計算力、空間力、創造力、推理力。《超腦少年團》則將考核八項能力——抽象能力、創造力、擔當力、分解力、解析能力、逆行力、評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從中可以看出,有一部分考核能力和腦力考核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另外一些能力,則屬于心理層面、社交層面、意志層面。節目中更是提到,集齊這8項能力便可以“突破腦力瓶頸”。乖乖~ 這真是拿捏死腦力粉的好奇心了呦~~
隨后節目正式進入競賽環節。叨叨魏一句暗示,讓腦力粉大呼“懂了!”
后幾代腦力粉可能不知道這句話意味著什么。初代腦力粉可是再清楚不過了。因為在《最強大腦》初期的幾季里,叨叨魏經常臨時給腦力大神加試,提高難度什么的,沒少給腦力粉驚喜和福利哈。
從題目介紹開始,腦力粉就意識到“回來了”——曾經讓腦力粉嗨起來的“豪華考場”和“變態難度”都回來了。我們又回歸到了那個“題目都聽不懂”、“完全沒有解題思路”的狀態。這個機艙道具的規模和呈現出的信息量,都讓腦力粉再次體會到了第一次看到魔方墻時的震撼。腦力粉的魂都要炸出來了!
雖然《超腦少年團》的選手換成了24位少年,但是從第一期里的某些重點選手的表現來看,腦力粉很容易捕捉到一些典型的特征型選手,然后對其未來表現重點關注。
比如這個馬欽偉,一上來就打出了“已報送清華姚班”。這不就妥妥的“大魔王”嗎?
再比如這個一臉沒自信的朱克儒,不僅連續兩次首位提交答案,而且正確率一點兒都不差。這不妥妥的“扮豬吃虎”嗎?
還有這個解題時愁眉苦臉,幾乎把時間耗盡才提交答案的羅聞章,終于用時間換來了正確率,肯定是個“潛力股”。而且他答完題,放松下來后的笑容,真是少年才有的燦爛啊!
通過第一期囤兒已經明顯感受到,《超腦少年團》很好地傳承了《最強大腦》的精髓,同時又通過把選手設定為少年,拓展考核能力的范圍,大幅拓展了后續的空間。腦力粉遷移過來毫無壓力,非腦力粉也很容易入坑。
更讓囤兒充滿期待的是,《超腦少年團》的題目也許有唯一答案,卻沒有唯一解法。以前的題目恨不得把選手約束到只用腦力中的一個維度,而這里的題目卻鼓勵選手不僅多維腦力并用,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手段來輔助解題。比如第一期這個題,有選手用紙筆來算,有選手用編程來解,殊途同歸。經過這樣多維度的激發,囤兒非常相信《超腦少年團》能夠選拔出最具“未來力”的少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