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線史 | 訪談錄 | 故事匯 ——
路遠 · 心近
遺址 | 文化 | 發現 | 開發 | 交友
川大“星火實踐隊”走進
3536文創園 追尋三線建設
撰文|鄧龍
圖片|鄧龍
日前,由四川大學射洪籍9名大學生組成的四川大學“星火實踐隊”,利用暑期走進射洪3536三線軍工文創園,開展以“傳承三線精神,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 我國周邊局勢日趨緊張,以毛澤東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果斷決策, 在 我國中西部13省區開展以國防軍工為主的涉及交通、能源、科技等領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史稱“三線建設”。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川北地區建設的國家棉花戰備倉庫(312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建設的川北被服廠(3536廠)、川北染整廠(3533廠)、川北橡膠廠(3537廠)以及川北汽車修理廠(7449廠)等三線軍工項目,陸續在射洪縣(市)轄區內落戶。 正是在這種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36工廠在射洪的一個山溝里孕育而生。 3536工廠從建廠到外遷綿陽,在射洪歷時30年,為射洪留下了一座占地600余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的軍工遺址。 如今這里正在規劃建設一座紅色教育基地——3536三線軍工文創園。
“星火實踐隊”一行9人在做好個人防護和嚴格履行疫情防控手續后,在園區工作人員帶領下,換上六五式軍裝,先后參觀了3536三線建設博物館、黨史學習教育館,并沿路參觀瀏覽了3536軍工遺址上的老建筑,感受了當年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洗禮。 川大“星火實踐隊”領隊謝明東同學感慨地說: “我們都是零零后,雖然都是射洪人,但對于3536廠鮮有耳聞,對于三線建設更是知之甚少。
3536文創園之行,讓我們收獲頗豐。 一方面,通過沉浸式體驗、參觀3536三線建設博物館等方式,聆聽講解老師的詳細解說,使我們對三線建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了3536文創園充分運用紅色資源優勢,保護開發和利用三線遺址,推動鄉村旅游,為助力射洪鄉村振興辦了一件大好事。 ”
三線建設不但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物質基礎,而且還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想想當年的三線建設時期,為了共和國的強盛,老一輩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他們為國奉獻的精神,他們革命加拼命的干勁,值得我們后輩學習和效仿,他們才是我們青年學子的追星偶像!
“星火實踐隊”隊員們紛紛表示: 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堅定地弘揚和踐行三線精神,將我們的青春奉獻給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