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陸陸續續看到了一些讀者的回饋,說真的,我發自內心地感激。
恐怕我內心深處一直有一種惶恐,也就是說,非常害怕對不起讀者的期待。
我還記得一年前有位讀者給我留言,彼時我正在為了這本書閉關,她寫得非常誠懇,她說自己是一位新讀者,在網絡上看到了我的一些句子,就買了我所有的書,然而讀完覺得那些句子雖然出彩,但整體的故事和文風乏善可陳,且接連幾本書讀完,總有一種重復輸出類似觀點的感覺。
這位讀者恐怕不知道,她點出了我內心最大的惶恐。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絞盡腦汁,想要寫不一樣的東西,但到最后依然大同小異,可能是因為我的生活經歷和閱讀體驗就那么多;可能也是因為我沒有真正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倘若說有些作者一生都在探討同樣的問題,這點我非常同意,然而他們愿意花一個巨大的篇幅,投入漫長的時間,把這個問題探討清楚,探討完整,持續進步,并給予讀者思考的空間。
倘若我能夠也這么做,那我可以站直了,與那位讀者說,我靠的可不只是那些句子。然而事實是,縈繞在我心頭的只是惶恐。
那些靈光一閃的瞬間,那些偶然降臨的句子,說真的,它們本身就沒能好到所謂驚為天人的地步,然而我就像守著寶藏一般守著它們,如同守株待兔,期待著靈感的再次降臨。然后搜集起那些靈感,再把它們變成文字,就覺得可以永遠這么下去。
如今想想,真是簡單粗暴的想法,或許那時的我也沒有細想過要怎么寫下去。
只不過對我而言,早晚會陷入某種死胡同,因為表達欲會逐漸減少,因為生活會逐漸沉重,因為所感受到的東西并不再是非黑即白強烈的東西,也因為隨著成長,早晚會明白,生活并不是那么輕易可以總結的。
如果要繼續下去,就得進行正面的突破,把所思所想,用一種更立體的方式表達出來,哪怕前路陌生,哪怕一時不知道該怎么繼續,哪怕會逐漸面臨那些寫作上的缺點,我也必須要這么做。
所以我萬不能不要臉皮地說,我有多么勇敢,不可以。我只是一個膽小鬼,在不得不前行的情況下,在黑暗中邁出了第一步,僅此而已。
諸位讀者生活中所做的許多事情,恐怕比我勇敢的多。
閑敘至此,實在不是為了我這本小說開脫,也不是為了向那位留言的讀者證明什么。
我相信每本書跟每個讀者都有緣分,如果她以后不再選擇讀這本書了,也只是證明我們的文字之間已經沒有緣分了。
但倘若有天她在書店偶然又看到了我以后出的新作,至少我要讓她感覺到,是的,這位作者有在前進。
這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做到不在多年后看到這部作品心生惶恐。
所以這篇文字,也算是給我自己一個交代。
因為昨天有看到讀者問我,會不會再寫回之前的文體。
其實我可以兩三句話把這個問題給回答,但覺得,還是應該把心路歷程寫下來為妙。
我現在可以回答你了,我不知道。
但其實也不是全然不知,我深知恐怕會有那么一個時間段,我無力再寫小說,而內心的其它情緒成型了,可以變成文字,那我就會寫回之前的文體。
然而即便是寫回之前的文體,我也力求對情緒本身進行突破。
這意思是,治愈的是生活本身,不治愈的也是生活本身,我想誠實地,記錄我生活本身的東西(當然會進行故事性和修辭手法的修飾)。我想不再只看到那些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不再只感受到那旭日的陽光,而是盡力去探索冰山下有什么,而是明白哪怕是陽光,也花了大致8分20秒的時間,經歷漫漫旅途,才到達了地球。
《黎明前的那一夜》
(簽名+卡貼)版請戳上方小卡片
倘若真的我們生活中有種東西是有力量的。
那也是在經歷過黑夜,經歷過痛苦,經歷過掙扎,從內心生出來的力量。或者便是扎根于內心,扎根于我們成長之初,最淳樸本真的力量。我想盡我全力,去抓住這兩種力量。
這種力量,我想要把它表達出來。
因為在我覺得苦悶的時候,我選擇了寫作,它成為了我的救贖,我想寫得更好,讓我內心更平靜,這也能讓我身為寫作者,陪大家走更遠的路。
至于到底能寫成什么樣,說真的,我也不清楚,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寫作的天賦,但大抵上,總是有那么一點點的。
我盡力而為。
祝大家早安午安晚安。
寫 給 每 一 個 勇 于 面 對 的 我 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