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101號西關洋樓歷史文物建筑始建于1910年前后。該宅中西結合建筑風格鮮明, 正立面的歐陸式立體前凸造型、條形石框滿洲窗、西式騎樓陽臺等,完美演繹東西方美學平衡。
大宅原屋主為華僑富商,1951年出售給廣州星群(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星群制藥廠副廠長盧致豪先生,后來再轉手給廣州西關名醫王德馨的姨甥陳愛倫先生。王德馨醫生在1926年成功營救了周恩來夫人鄧穎超,把產后虛弱的鄧穎超安全送到了上海的故事人盡皆知。
101號西關大屋歷經百年,從繁華到被征用為安置屋和幼兒園,再到閑置破落了十數年,在2017年李俊鋒先生正式接手修繕,歷經三年半的匠心修復,如今蛻變為荔灣區光彩照人的101文化空間。
逢源路101號西關洋樓改建前(左)后(右)外立面修舊如舊。
101號西關洋樓主體門面改建前(左)后(右)。
緣起
在廣西的藤縣城關鄉,有一棟已經有120年歷史的西關大屋坐落于此,依山面江,風景優美。
屋主就是現任101號文化空間創始人李先生的祖輩,在1900年從廣州的番禺遷移到了廣西的藤縣,修建了一棟西關大屋在此定居了下來。
現存于廣西藤縣城關鄉的西關大屋風格的老房子。
基于這樣的緣分,李先生在十幾年前來到廣州的荔灣,這里的百年西關大屋給他非常親切的感覺,機緣巧合之下,決心保護這棟當時破落的寶源路101號西關洋樓,經過三年多的時間修舊如舊,讓這棟百年老屋重新煥發了新的活力。
樓梯間的修復前(左)后(右)實拍。
老物件
整棟大屋改建歷時三年有余,在這個過程中,怎么處理老房子里面的老物件是一件蘊含智慧的事情。
這是一架柯納比Wm. Knabe & Co鋼琴,它的品牌故事始于二百年前的德國Kreutzberg,老鋼琴是前任屋主陳氏家族的九公子練習用琴。修復鋼琴是找了珠江鋼琴廠退休老師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精心修復的,鋼琴里所有配件重新定做,因歷史太久,除了琴鍵,其他基本都是全部修復過了,修復的價錢6萬多都可以買2臺新琴了。
除了鋼琴外,因為前二任屋主職業都跟醫藥有關,因此屋里和天臺上遺留了不少藥柜、藥瓶和醫書等。
愛惜舊物的李俊鋒,在修復了這架鋼琴后,把花盆、排水管、沙漏缸、酒瓶子、藥瓶等都保留了下來,大部分在李先生夫婦手中蛻變重生為臺燈,點綴在新空間各處散發著溫暖的光亮,成為一種裝置藝術跟老房子融合在了新空間里。
各種老物件改造的臺燈。
為了修復全棟老洋房的屏風,李先生買了另外一間西關大屋,把里面的舊玻璃,全部拿到這里補充利用,一片一片,指揮工人現場切割、安裝。費盡千辛萬苦,才把這些屏風修復、改裝完成,如今這些屏風,成為新空間最亮眼的實用裝置。
破爛的舊屏風(左)慢慢重生為新的藝術裝置。
電力和中央空調
前期在2017年,曾經鋪設了所有管道,原來因考慮電力供應問題,初期是考慮做分體機的空調設計,后來計算過,分體機空調至少要20臺柜機和掛機,才能滿足整棟房子的使用,最大的問題是空調室外的主機的處理,要么就是掛滿外立面墻面,要么就是損失整個戶外天臺花園的使用,那么對于整棟房子的美感,是一個極大的損害。
后來再三考慮,還是把做好的管道鋪設舍棄了。在未獲得供電增容的情況下,直接先做了整套中央空調的設計和管道鋪設,這個工程的難度極大,28米直線管道排水,600多公斤一臺的空調主機搬運到四樓等等都是很難處理的問題。后來還租用吊機,把主機吊到三樓,再8個工人合力把主機一臺一臺,搬到四樓天面安裝。后續很多大件物品也基本都是用吊機吊到樓上。
2020年修復初成,電力也得到支持,101號文化空間終于完美呈現。廣州市供電局后續也把案例宣傳點選定在101號西關洋樓。
廣州市供電局把歷史文物電力改建案例宣傳點選定在101號西關洋樓。
101號百年西關洋樓,藏著廣州古老而深邃的似水流年,李俊鋒先生數年的修復讓垂垂老矣的破舊大屋煥發了新的光彩,也成為了荔灣區舊屋改建的經典范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