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列島隆起北太平洋,風光旖旎明媚,自帶濾鏡效果。
另一方面,這串島嶼頻頻遭受地震、臺風的侵襲。
富士山,高3775米,被尊奉為日本圣山,便是一座積雪覆蓋的活火山。
困于大海浩瀚,陸地促狹,人們的目光和時間維度被大大壓縮。
而毀壞力量的反復,讓人們感受到美好及命運的無常。
身邊的細微事物,就成了情緒發酵、思緒澎湃的載體。譬如櫻花,歷經風雪磨難,在春光里熱烈綻放,被風吹落成花雨,零落成泥。
如此種種,逐漸孕育出日本侘寂、物哀之類的美學觀。
即便是尋常所見的雪原,也全然沒有大陸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闊,也沒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的壯懷。
有的只是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
《雪國》描繪了白雪皚皚的遠山村鎮,幾個尋常人的命運糾葛。故事始于駛向雪國的列車,終于一場火災。火災中,葉子隕落,駒子發瘋。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這便是島國的宿命,可以抵得住大陸帆船,卻攔不住西洋炮艦。
可以孤懸海外,卻很難在大陸立穩腳跟。即便是大陸帝國衰落,島國可以逞一時威風,卻很快灰飛煙滅。
日本可以有徘歌、小說、浮世繪,卻難以產生宏大敘事的史詩。
(文耕坊-景軒bookhi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