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變局”已經成為了國內汽車市場最熱的一個詞。
一方面是疫情導致的“缺芯”危機,從根本上對汽車的產銷構成了影響。一方面是數智化轉型開始成為業內共識,車企需要重新以體系化的量級進行布局。所有車企,都要在不確定中尋求生存點。
所以,2021年的汽車行業里,人人都在說“難”。然而,一汽-大眾卻沒有被“難住”,再次蟬聯產銷量的全年冠軍。
我們來看具體數據:2021年,一汽-大眾實現全年整車生產突破170萬輛,全年累計終端銷售新車1857777輛。其中,大眾品牌終端銷售988677輛,奧迪品牌終端銷售700088輛(含進口車型79388輛),捷達(參數丨圖片)品牌終端銷售169012輛。
這也不禁讓人產生好奇,為什么人人都說難的2021年,一汽-大眾卻依然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
在1月17日的2022年一汽-大眾新聞年會上,我們得到了問題的答案。同時,也由此展望了2022年一汽-大眾的發展規劃。
1守正與創新
如果給一汽-大眾在2021年的表現做關鍵詞的話,那么“守正”與“創新”是最為合適的兩個詞。
作為國內乘用車產銷規模最大的車企,2021年的缺芯危機給一汽-大眾帶來的是空前的挑戰和壓力。
在汽車產銷領域,規模效應是把雙刃劍。順境時能夠快速獲得紅利,逆境時也會深度影響整個產品陣線。在去年“缺芯”最為嚴重的時期,一汽-大眾便選擇了依托強大的體系能力,主動出擊來應對危機,并且以高機動性來解決“缺芯”問題。
正如一汽-大眾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潘占福所說:“聚焦用戶需求,全體系搶資源、保生產、抓經營,多方協調保障芯片供應。”
在具體落實上,首先,一汽集團、一汽-大眾高層積極協調,與大眾集團溝通芯片的全球供應,以爭取到更多的芯片供貨。同時,吉林省政府也出面幫助協調,與各大供應商爭取更多資源,最大程度保證生產。
其次,是動態調整生產計劃。2021年,一汽-大眾根據芯片的實際供應與市場需求,動態調整生產計劃,將芯片資源向高需求車型進行傾斜,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資源。并將生產計劃的調整頻次從之前的月度調整為以周為單位,更加精細的實現生產優化。而在2021年12月23日,一汽-大眾整車單日產量達到10777臺,再次創造了歷史新高。
因此,一汽-大眾在2021年所表達出的高機動性,實質上是在企業經營層面上,追求真正的高效率化。是全公司上下擰成一股勁兒的真正體現。
2021年對于一汽-大眾的特殊性在于,從這一年開始,一汽-大眾進入到了全面深化轉型升級的新階段。正如本次新聞年會上,潘占福在致辭中所講:
“2021年一汽-大眾依托強大的體系能力,在全力保生產、抓經營的同時,深刻洞察產業動態,全面深化轉型升級,切切實實打贏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
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是一汽-大眾在全體系維度上進行的數智化轉型。
從目前的行業趨勢來看,數智化轉型已經成為了每一個想在變局時代下繼續生存的車企所必須面對的現實。但愿景雖好,真正的核心還是對于車企本身體系化能力的考驗。
在潘占福看來,轉型的意義在于:“要有化危為機的企業家精神,要利用‘缺芯’窗口期,積極優化內部管理,苦練‘內功’”。
在公司層面,一汽-大眾對于數智化轉型有著明確的定位。“數字化驅動企業持續領先”是愿景,“以數據驅動,打造極致的用戶體驗,精益的運營成本和卓越的企業效率”是使命。
在實際的落地階段,一汽-大眾也形成了覆蓋各個維度的精準打法。
首先,是成立DTO數字化轉型辦公室。它的任務在于挖掘可以進行數字化變革的點,并進行專項推動。同時將部門之間的“墻”打通,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并以數據作為開展業務的原點,實現業務的提質、降本、增效。
其次,是打造OTD在線定制化電商平臺。它實現了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奧迪品牌的全系車型定制化,并且在縮短交車周期的同時,實時掌握車輛的行蹤。據潘占福介紹:“在這套平臺下,目前已經達到奧迪車型44天交車,大眾車型33.6天交車,交付周期縮短近30%”。
從交車數據上來看,目前該項目已經為一汽-大眾整體帶來202375輛的銷量,其中奧迪品牌24021輛,大眾品牌178354輛。數據體現的,就是用戶的認可。
第三,在生產端建立GoDigital智慧工廠。目前一汽-大眾已經完成了智慧工廠建設的總體規劃。這也是數智化轉型中,真正具有“深化”意義的領域。傳統的生產,在靈活度與效率上都有著先天的束縛。而智慧工廠,將會以數據作為驅動的原力,從生產、能源、設備、模具等所有與主機廠日常生產相關的領域進行優化。
最后,是建立goToZero戰略。在目前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產業發展背景下,工廠的綠色能源轉型也成為了一汽-大眾深化轉型的關鍵點。目前一汽-大眾除佛山華南基地外,成都西南基地也已經實現了100%采用綠色能源進行生產。
數智化轉型的能否順利推進,除去有完備的落地化措施之外,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才是真正的核心點。技術與人才,是決定一個車企能否走遠的“靈魂”。
對此,潘占福也介紹了一汽-大眾目前所采取的具體打法。
首先,2021年,一汽-大眾總投資近12億元的新能源中心和新技術開發中心先后落成并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一汽-大眾的自主研發能力。“2021年一汽-大眾的研發人員也增至近3000人”潘占福說。
此外,2021年一汽-大眾還與華為、阿里展開合作,加強數字化人才儲備培養數字化轉型人才。這也代表著一汽-大眾的數智化轉型,真正做到了“深入”,而非僅僅停留在物性的表面。
當構建起完備的落地化措施,同時在技術與人才上也實現了戰略性儲備,那么對于一汽-大眾而言,接下來的轉型,就在于產品布局與營銷質量上。這是視野與格局層的領域。
在本次的新聞年會上,一汽-大眾(技術)副總經理迪亞德在發言中表示:
“得益于2021年推出的全新ID.CROZZ系列車型,一汽-大眾的新能源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擴大。未來,依托超過30年傳統能源汽車的制造銷售經驗,將繼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獲得成功。”
2021年是一汽-大眾的電氣化元年。ID.4 CROZZ、ID.6 CROZZ、奧迪e-tron和奧迪Q4 e-tron已經分別進入到各自的細分市場。而從技術儲備上,目前一汽-大眾在純電動車的生產上,采用MEB純電動車生產平臺與E3電子電氣架構。它們的優勢在于,能夠在續航里程、電池布局、駕乘體驗方面帶來更好的純電動體驗,并幫助車輛實現更高的智能化水平。
而提到智能化水平,2021年一汽-大眾在車聯網服務上開始深度布局。目前ID系列、第八代高爾夫、攬境等車型已經開始搭載車聯網系統。并且,一汽-大眾還成立了專門負責車聯網的獨立公司摩斯智聯,進一步在智能網聯方面深耕。
在營銷方面,2021年一汽-大眾也摸到了全新的門路。旗下的大眾、奧迪、捷達三大品牌根據自身特點,都進行了差異化營銷實踐。這體現在產品創新與經銷商賦能這兩個方面。
在產品創新的層面,據潘占福介紹,今年一汽-大眾推出了目前大眾品牌全球最大的SUV攬境,同時還有奧迪王一博聯名限量款車型、奧迪啞光漆車型、高爾夫黑武士車型等多種產品,滿足目前用戶對于小眾和個性化的需求。
在經銷商賦能方面,主要體現在捷達品牌。以西南區為例,將渠道下沉做到精準化。在元旦、春節等返鄉潮中,通過“捷達驛站、捷伴回家”活動,在高鐵站-客運站-大巴站等交通樞紐進行車型和品牌曝光。同時,高頻次的用戶互動活動也在經銷商伙伴中展開,為捷達品牌積累一部分真正的鐵桿用戶。
正如潘占福在本次新聞年會致辭中所提到的:“持續優化庫存深度,全面深化高質量營銷”。捷達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對此的印證。
對于車企來說,營銷可以塑造品牌形象,除此之外,企業的社會責任更能對品牌的塑造起到正向作用。
據潘占福透露:“2021年一汽-大眾攜大眾、奧迪、捷達三大品牌,捐助2500萬資金服務援助河南,并派出救援隊奔赴災區檢修車輛。此外,還向出現疫情的公主嶺、佛山捐助100萬元。”
這對于塑造出一個有溫度感的品牌,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以用戶為中心”。
因此,2021年的一汽-大眾可以說給國內其他車企在“轉型”上做出了教科書級的打法。
它并非只是在技術端或者營銷端“擺一擺姿態”,而是真正跑通了產品布局、經營體系、人才培養、營銷思路這一整套的閉環。并且還在以不斷開放的姿態,去不斷進行內部的進階。這也是一汽-大眾這個體量的車企,所具備的先天優勢。
22022年新目標與深達成
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對于一汽-大眾而言,這也是一個全新的發展契機。“眾志”將會成為貫穿整個2022年的關鍵詞。
在潘占福看來,“眾志”就意味著在2022年:“一汽-大眾要走出舒適區,迎難而上、乘勢勇為、志在必得”。
在如今這個“變局時代”的底色之下,對于各家車企而言,2022年將會“肉眼可見”般的繼續充滿變數。有了2021年在各個領域的深耕基礎,2022年的一汽-大眾也需要在時代的趨勢之下,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展現出更新的面貌。
正如本次新聞年會上一汽-大眾第一(財務)副總經理施安德博士所說:
“中國汽車產業在大變革中正迎來新機遇,一汽-大眾中德團隊將繼續深化合作,實現共贏共進,開啟中國汽車合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
具體的措施上,一汽-大眾將會三個維度上繼續進行發力。
首先,將繼續聚焦“用戶體驗”變革。這將表現在對于中國用戶的洞察能力上。
在潘占福看來,就需要一汽-大眾“將全球的先進技術與中國用戶的特殊需求緊密結合”。
畢竟,中國有著目前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汽車市場,在存量市場與消費升級的消費背景之下,如何“爭奪用戶”已經成為了各家車企的工作核心。除去產品本身,品牌含金量的打造與用戶的精準運營都將會成為新的競爭領域,而這正是一汽-大眾在2021年已經修煉有所成的領域。所以,2022年這一部分將會更有看點。
其次,將繼續深化數智化轉型。2022年一汽-大眾將會在數智化管理轉型和加強數字化人才儲備上進行下大功夫。
其背后的邏輯很簡單,就是真正在“靈魂”上做到降本增效。管理與人力的“投資”不同于工廠建設等方面,它能夠不斷產生復利效應,并且能夠激發起自身內部的不斷迭代進步。這是決定一個車企能否真正良性發展的基礎。
另外,將繼續投放滿足用戶需求的新車。據潘占福透露:“2022年一汽-大眾將會有8款新車上市,同時還將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領域繼續加速發展。”
新品之于車企,就是解鎖變局時代發展的鑰匙。用戶與品牌之間真正的聯系就在于產品,只有與時俱進的產品,才能有車企不斷前進的機會。
因此,2022年一汽-大眾的發力目標,其實就是在2021年的打法基礎上進行的“深加工”。
如果我們對此進行拆解的話,可以發現無論是數智化轉型也好,還是新品布局也好,其真正的核心在于“以用戶為中心”。企業的高效運行、人才與技術的不斷發展,乃至于可持續化的智能電動產品布局,最終真正的收益人都將是用戶。
3總結
2021年一汽-大眾的一路走來,充滿艱險。2022年,這條路也未必好走。
關鍵就取決于車企的態度。
在一汽-大眾這里,2022年是“眾志”之年。從字面理解來看,就是眾心同行、迎難而上。繼續以用戶為中心,繼續深化數智化轉型。把所有在時代背景遇到的危機轉化為機遇。而從深層的意義來看,2022年其實也是中德股東雙方在創新共贏這條路上,繼續加深合作的一年。有了2021年的成功經驗,相信2022年的一汽-大眾也同樣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當然,成績不是期待出來的,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希望2022年一汽-大眾的步伐,邁的更大更堅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