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書畫】
孔維克,1956年出生于山東省。
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民革中央委員、世界孔子后裔聯誼會副會長、中國美協理事、北京大學文化藝術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及人物畫高研班導師、民革山東省委副主委、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山東省公安文聯名譽主席、山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山東省畫院聯盟主席、山東畫院院長、山東省美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現為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民革中央畫院院長、中國美協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代表作《孔子周游列國圖》《公車上書》《沐》《杏壇講學》《高士圖》《白英點泉》等在國際大賽和全國美展中分別獲金獎、銅獎、優秀獎、榮譽獎。近年現實題材的創作《高原的記憶——孔繁森》《齊魯曙光——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同志仍須努力——為國父孫中山先生造像》在當代畫壇卓有影響。
《沐》紙本設色
我覺得孔維克作品的畫面效果很耐看、很吸引人,能讓人看得進去;從意境上看很有內涵,這內涵不令人感覺沉重,也不都是縱情謳歌,不少作品像輕輕地吟唱。
——薛永年(中央美院教授)
《抗疫網絡速寫——山相連心相牽》紙本設色
去歲余有幸隨先生赴四川、廣西等地講學寫生,見先生以鉛筆用西畫手法畫素描風景,信手而為、皆成佳境,這是與其毛筆寫意人物畫方法全然迥異的另外一個世界,先生依然駕輕就熟、著手成春,足見其技法積淀之深厚;另外還讀到先生大量的寫生和速寫作品,領略其“不教分秒閑過”的勤勉和刻苦;向先生請教指授,先生亦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獎掖后學、誨人不倦,這讓我更加領教了當代大家的文史學養和性情志趣,有幸感受了先生醇厚溫潤、意氣風發之人格魅力的滋養。才明白原來了解的孔維克先生僅只是冰山之一角,正是這些背后不為人知的功夫才情和知識技能的多元支撐,才成就了孔維克先生筆下豐富多元的藝術世界。
——馬明宸 ( 北京畫院研究員 )
《空軍水墨人物寫生——休息中的空勤兵羅爻》紙本設色
孔維克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實力派畫家,應該說在全國強手如林的中青年美術家群體中,他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那當然也毫無疑問,他在山東是一個領軍的人物了。孔維克是我比較關注的為數不多的畫家之一,我覺得在他的藝術發展過程中,體現了這樣四個特征:第一個特征是他具有非常踏實的造型能力,說造型能力還不準確,他在造型中融進了他對造型藝術的理解。他立足于寫實,同時又加進了他個人藝術創作的一些風格性的東西,他把這些東西熔鑄在他畫重大的題材,表現現實主義生活的題材和一些古典題材這幾個方面,由于他的造型能力比較強,又有寫實的功底,所以他在寫意和寫實之間保持了一個非常巧妙的一個尺度,這個尺度是大家能夠接受的。因為一是他這個造型尺度既能反映這種重大題材的歷史的厚重性和人文內涵,同時又能反映現實生活那種生動的情感;二是他又能很生動地把一些古典詩意繪畫,通過他的造型觀念巧妙地表現出來,他畫的大批的古典人物小品畫,無論是名人高士還是仕女藝玲,造型的歸納及變形的處理都能恰到好處。
——馮 遠(原中國美協副主席)
《坦克基地寫生——訓練間隙中的坦克兵士官》紙本設色
人的世界是復雜的、豐富的。孔子如是,維克亦如是。兢哲曾敏感地發現在維克的藝術中有“內在情緒兩股力量的沖撞”,諸如現代意識與傳統文化心理等等,又將這矛盾歸結為藝術的統一與和諧。這是一位青年批評家對青年畫家更為直接的透視。作為一個年紀大些的人,一個更“中庸”些的人,又由此想到了孔子那個以“中庸”為美學批評的尺度。孔子認為“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又以“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和“過猶不及”為原則,我以為都沒有錯,是孔子統一對立事物的愿望,是孔子對于“度”的把握,如同并非貶意的“中庸”一樣是完善的境界。我不干預維克今后如何對待這些對立統一,我只是覺得像潘天壽那樣有“造險”的愿望,才有“破險”的本領;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里,可貴的是始終保持直面人生的參與意識;在追求藝術的諧和時,不要磨去自己敢于前突的銳鋒,去創造一個現代的中國不同于孔子時代的新的美學境界,才是對孔子美學思想的真正的弘揚。
——劉曦林(中國美協理論委委員、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
《坦克基地寫生——坦克新兵寫生》紙本設色
維克兄作為當代的畫家、書法家、在中囯享有盛譽。他的繪畫以人物見長,善畫表現當代的生動大場面及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作為中國畫的基礎技能之一中國書法也是他藝術世界的一部分。
——陸建國 (獨立藝評人)
《抗戰老兵》紙本設色
就像大為主席剛才講的,孔維克的創作是深深地扎根在山東這塊豐厚的文化土壤中,他在繼承山東深厚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入生活,不斷地創作,不斷地探索,形成了他自己獨到的藝術風格,無論在展覽上或畫冊上,讓你一看就知道是孔維克的作品。他的作品既嚴謹又率意、既豪放又儒雅、既古典又現代,很和諧地將多種矛盾的元素糅合在一起,很有特點。孔維克的創作是不露痕跡地把中西繪畫的長處融入在一起,他在以中國傳統的用筆用及構圖為基礎上不露聲色的融入了西方繪畫的結構、素描、透視、構圖及光影。畫面裝飾的意味吸取了畫像磚的元素,但同時他的人物畫的造型又非常準確,他既概括,又深入,所畫的形象刻畫的非常生動傳神,很有自己的藝術個性。
——楊曉陽(原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沂蒙馬牧池水墨寫生之二——賣柿餅的老人初洪亮》紙本設色
《寫生——老農》紙本設色
《馬牧池影視基地群眾演員陳亮》紙本設色
《臨沂老漢劉存貴》紙本設色
《馬牧池群眾女演員劉倩之一》紙本設色
《馬牧池群眾女演員劉倩之二》紙本設色
《臨沂網紅“大漂亮” 張嵐》紙本設色
《家在微山湖上》紙本設色
《故鄉小調》紙本設色
《蕉蔭笛韻》紙本設色
《荷韻》紙本設色
《米芾拜石圖》紙本設色
《高士圖》紙本設色
責任編輯:張子恒
版權聲明:本文僅供學習分享與藝術研究,不作任何商用。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屬于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注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并立即與我方聯系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