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吾麗娜)進入2022年1月以來,新疆伊犁州昭蘇縣消防救援大隊致力于打通農牧區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以入戶走訪的形式,貼近農牧區生產生活區域,在開展消防監督檢查的同時,將農牧民家庭、庭院作為火災防控和消防宣傳主陣地,打通了農牧區消防工作“最后一公里”。
春節過后第一天,昭蘇縣消防救援大隊消防宣傳員就邁出了農牧區消防走訪第一步。當天,薩爾闊步鄉克爾托干村牧民庫去巴依·庫克那依家中迎來3位客人,熱騰騰的奶茶飄香,炕桌旁的消防課堂溫暖了牧民的心房。
“你好呀,我們是縣消防大隊的宣傳員,今天來就是和你聊聊我們牧區的消防安全。”宣傳員張新旺對牧民庫去巴依·庫克那依說道。對他們的到來,庫去巴依·庫克那依十分歡迎,牧民的生活越過越好,不僅自己心里歡喜,也要讓遠來的客人分享這歡喜。寒暄過后,庫去巴依帶著宣傳員們看自家的院子。走到才草垛邊,宣傳員張新旺說道:“你家這個堆垛的草垛子離居住的房子太近了,家里面使用的是煤爐,煙囪飛落的火星很容易飄落在草垛上引發火災,還是換個位置堆垛吧。最近咱們牧區草垛火災有點多,這樣咱們的損失就大了。”
賓主相伴,一邊嘮著家常,一邊把院子里的火災隱患好好過濾了一下。電動車充電板、馕坑周邊堆放可燃物等火災隱患一一被發現。庫去巴依陪宣傳員轉了一圈后發現,好日子不能少了消防安全的保障。
“對、對,你說的對,這里堆的東西,我們冬天一直這樣子堆的,我馬上去找鄰居幫忙換一個位置。他們家的也要改改……”
進入庫去巴依家中,映入眼簾的是耐火等級低的木制結構搭建的住宅,屋內煤爐架在炕上,底下鋪的是羊毛氈、家中電線全是明線,直接懸掛在木質吊頂上……
“你看,你家房子是木制結構,很漂亮。但是要做好防火工作,不然一著火你的損失就打了。比如這煤爐底下,可以放塊鐵板或者鋪上瓷磚,避免煤爐火星掉落點燃底下的羊毛氈;還有你家這個電線,穿個管子多好,能避免電器線路火災引燃房屋。”
消防宣傳員張新旺將屋里的火災隱患一一指給庫去巴依存看:“對呢,對呢,我那個棚子里有幾塊磚,等下先把爐子墊上,明天我就去買管子。”
坐上了炕,宣傳員們將印有消防宣傳標語的圍裙、手提袋和《農村消防安全常識》宣傳單遞給女主人:“這個宣傳單上都是講的怎么預防火災,讓家里上學的孩子給你讀一下。這個是給孩子的獎品。”說著,宣傳員們將鑰匙扣、圓珠筆等宣傳品也遞給女主人。
陪同走訪的克爾托干村黨支部副書記哈依扎提·努爾巴哈提以哈語的形式將消防宣傳人員宣講的內容和宣傳資料中的防火常識再次向庫去巴依夫婦進行了講解。牧民庫去巴依·庫克那依表示很高興客人們帶來這么多的消防知識,這對牧民很有用。今后自己一定注意日常用火用電安全,還要把學到的消防安全知識講給鄰居和親戚朋友聽,大家一起學習消防知識,共同改善農牧區消防安全環境。
一天的走訪很辛苦,單消防宣傳員們覺得這樣的工作很有意義。宣傳員張新旺說,昭蘇縣地廣人稀,很多偏遠鄉村消防工作相對滯后,消防工作盲區較多。近年來,昭蘇縣消防大隊致力于消除“盲區”,提升農牧區消防工作質量,“打通最后一公里”是今年針對農牧區開展工作的措施之一,旨在探索農村消防監督和消防宣傳新形式,通過開展走村入戶、地毯式的宣傳活動,在農牧民中樹立消防安全新理念,提升農牧區火災防控意識和能力,打開偏遠縣區農村消防工作新局面。截至目前,以“監督+宣傳”兩條腿走路方式,昭蘇縣消防大隊已累計走訪300余戶農牧民家庭,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農牧區群眾講解火災隱患和消防知識技能,科普消防知識,收到廣大農牧區群眾的熱烈歡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