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來西亞檳城一個瘦弱貧苦的路人甲少年,到大熒幕上《敗者為王》中萬人敬仰的英雄主角。這是多少人年少在屋頂仰望蒼穹時曾許下的夢。
就像手中折疊的紙星星真的嵌上了天空,電影與生活交織,讓我們從更多的角度,看懂這個成為英雄的人,他為何是李宗偉。
出路
李宗偉的祖上是中國福建,這或許是一個巧合,因為林丹的籍貫也正是福建。就像房地產的盡頭是曹縣一樣,或許羽毛球的盡頭是福建吧。
但兩人命運終究不同,李宗偉的祖父祖母為求生活輾轉馬來西亞,實際上到李宗偉這一代仍然沒有大的起色,直至他4歲時,一家人流離過漁村、借居過親戚、才終于定居檳城一個名為“大山腳”的小地方。
李宗偉父親做著各種各樣的工作,收入微薄,李家4個孩子,不出意外,全部完成學業都是極其艱難的任務,更遑論遠大前程。
實際上,他最初個子不高,為了增長身高,選擇籃球,還進入了州隊訓練,但最終他母親不忍心他曬得太黑,放棄了籃球生涯。才讓羽毛球的歷史上多了一個李宗偉。
但拮據的物質條件,仍然給他的羽毛球增添了重重困難。曾經李宗偉的家里遭竊,什么都沒被偷走,僅僅拿走了他唯一一只訓練用的羽毛球拍,他的訓練就被迫中止,直至教練和父親都送了他球拍之后才能繼續。
在電影中,李宗偉拿著樹杈就著漁網在沙灘上打球絕非夸大。在生活中早已成為段子的拿著鍋鏟練球在那時也并不夸張。
但無論如何,羽毛球,在馬來西亞最盛行的運動,似乎已經冥冥中成為了山腳下的李宗偉的出路,只有這條路走好了,他才有更多的機會,看看山外的天空。
貴人
在中國一個專業羽毛球運動員無不是從5.6歲就開始接觸羽毛球,但早年盡心籃球的李宗偉直到11歲,才開始接觸羽毛球。也遇到了改變他人生軌跡的啟蒙老師——鄭炳發。
生活和電影有著相似之處,千里馬終須伯樂,就像武俠里郭靖遇上洪七公、楊過遇上小龍女一樣。
鄭炳發不僅看中了已經11歲的李宗偉的才能,更是愿意在李宗偉家里最初不支持的情況下,愿意上門去做思想工作。
在電影里,李宗偉父母只想他好好讀書,認為打球無出路。
在電影之外,則是李宗偉父親工作不定,沒有時間照顧接送李宗偉的練球日常,鄭炳發因此承諾在李宗偉訓練之后送他回家。
這樣來回往復的溝通,又浪費了不少時光之后,才終于讓他走上了系統訓練的正軌。
如果沒有這個貴人的存在,或許等待李宗偉的將是一條平平無奇的人生。
低矮天空
雖然如此,李宗偉也并未能成為上帝的寵兒,像很多有名的球星一樣從省隊到國家隊青云直上。在電影里他參加國家隊選拔因為身高被排除在外。
在生活中同樣如此,李宗偉第一次參加國家隊選拔共有3人參加,技術出眾的李宗偉最終因為不出色的身高被拒絕。
{14歲時,站在冠軍臺的李宗偉沒有亞軍臺的選手高}
這樣的情況并不鮮見,即便現在在很多學校的籃球或者排球隊選拔,或許都會因為不夠出眾的身高而被拒絕。在李宗偉練球的時代,羽毛球也是一項很看重身高優勢的運動。
盡管我們現在很容易想到為了長高應該多吃點肉或者多喝點牛奶,但在那個時候,李宗偉能幫自己爭取高度的辦法,就是自己不斷地赤腳摸高和媽媽的那一碗土豆根湯。
在此期間,他在鄭炳發的訓練下,揚名大山腳,卻始終未能引起國家隊的關注。1999年年初他曾短暫到吉隆坡國家羽球學院試訓,但回家后卻一直了無音信。直到全國賽上,被外聘的教練弗羅斯特發現了他的才能,才終于將他送進了羽球學院。
上一時代的四大天王弗羅斯特,發現新世紀的四大天王李宗偉,這同樣也是英雄相惜的美談,也是李宗偉堅持不懈之下擁有的機遇。
進入國家羽球學院,從大山腳來到城市中,盡管是頗具實力,但一直受訓于鄭炳發的李宗偉相對于國家隊的技術體系而言,無疑顯得有些“野路子”!這些與國家隊正統技術有出入的地方如今我們觀看鄭炳發訓練吳堇微的視頻仍然可以看得出來。
而一個山腳下來的“野路子”,想融入羽球學院的生活,自然像電影中一樣,要經歷冷眼和嘲笑甚至是排擠。
在生活中,李宗偉選擇用更多訓練,更多磨出的繭,來增長他的能力,從而融入這個新的圈子。等他慢慢努力融入這個圈子時,便不會再經常打電話向父母哭訴他不習慣這里的生活。
1999年,告別大山腳,來到吉隆坡的李宗偉,正好17歲,這一年,陶菲克全英決賽上與世界第一的蓋德較量一戰成名。而在羽球學院訓練的李宗偉拿到自己的第一個全國冠軍,終于披上國字號戰袍,他還不知道,自己會有一個怎樣的時代。
借我一支筆的愛情
對于愛情,我覺得李宗偉并不是看上去那樣木訥,在自傳的講述中和電影一致,一無所有的李宗偉,僅僅通過來來回回的向前桌的黃妙珠借筆用這樣拙劣的套路,就能打動芳心,不得不說還是有相當的魅力。而且一回不帶筆是偶然,天天不帶筆則是“居心叵測”!
無論打球還是愛情都是類似的,大山腳下的小男孩要愛城市里的姑娘有太多阻礙。父母的反對,對于羽球生涯長遠的規劃,以及太年輕的自己都是放棄愛情的理由,但還好最終他們選擇用“地下”的方式默默堅持。還好黃妙珠并沒有放棄當時毫無光華的李宗偉,還好李宗偉終用了更長的歲月讓自己成長得足以實現種種的諾言與約定。
人非完人,電影之外,李宗偉和黃妙珠曾有過鬧矛盾分手的時期,但最終兩人變回了電影之中那兩個相互擁抱的人,從球服走向婚紗。
當年那個山腳下的孩子,給了黃妙珠一場盛大的婚禮,在他們婚禮當天,馬來西亞的總理和首相都到場祝福。
林李糾葛
林李之戰是羽毛球圈永恒的記憶,也是羽毛球最為輝煌的一段歲月。
在電影之中,“凌丹”屢屢阻擋李宗偉前進的腳步,直到終章的2006馬來西亞公開賽,才實現決勝局13比20落后的驚天逆轉。
生活中,這場驚天的逆轉確實存在,當時氣得林丹當時直接把拍子踢飛,賽后也拒絕領獎。
這蕩氣回腸的勝利是電影的結束,但在生活中,卻僅僅只是個開始。
2006年時,李宗偉的教練是李矛,與李宗偉的前任教練米斯本注重體能不同,李矛更強調技術和節奏,也正是他將李宗偉帶到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在2007年,李矛卻結束李宗偉的執教前往韓國,無疑對李宗偉是個不小的打擊。
兩人最受中國人矚目的一戰自然是北京奧運會決賽,那時奧運會第一次來到中國,國人矚目,林丹李宗偉都為自己的第一塊奧運金牌發起沖擊,李宗偉背負的更是整個馬來西亞的第一塊奧運金牌。因此這也是一個很有看點的比賽。
但比賽卻沒有預想中激烈,沒有強強對決的態勢,只有林丹飛天遁地的殺上網碾壓。李宗偉本身的瘦弱在巨大的落差之下更顯得單薄。
實際上當年林李并沒有如此之大差距,在北京奧運前一年的蘇杯上,李宗偉還擊敗林丹,為馬來西亞拿下唯一的一分。
但林丹那時舍我其誰的霸氣讓他氣勢如虹,李宗偉在重壓之下,還沒有做好調整的機會就已經被挑落馬下。
一次的奧運失利并未能讓年輕的李宗偉消沉多久,或許是意識到自己身體素質的瘦弱,在倫敦奧運周期,李宗偉的肌肉和體型肉眼可見的壯實了起來。
也因此才有了2011年世錦賽這一被譽為羽球男單上最精彩沒有之一的強強巔峰對決。盡管這一次還是李宗偉失利告終,但這毫厘之間的勝負,已經宣告了兩人之間不再有碾壓的可能。
(2011世錦賽決賽回顧)
那一年的李宗偉和林丹恐怖如斯,在他們的夾擊之下,羽壇男單沒有容下任何一個其他人的名字。
但很可惜,在兩人伯仲之間的2012倫敦奧運,李宗偉還是沒有取得電影中的結局,在先贏一局的情況下,還是被林丹逆轉,錯失金牌。
那時的他毫無疑問的強大,但也只能無奈地感慨:“這就是命吧!”
有人認為性格決定命運,林丹的軍旅生涯和他天生的王者氣場讓他看起來就像贏家。而從山腳下慢慢往上爬的李宗偉,謙遜內斂似乎始終是他的氣質,相對于其他巨星動輒摔拍子走人拒絕領獎拒絕采訪而言,整個職業生涯,他最為霸氣側漏的不過是回頭看了五十嵐優一眼。
倫敦奧運已過,林李的巔峰歲月隨之慢慢遠去,林丹完成雙圈大滿貫的成就已無其他,但李宗偉為了世界冠軍的榮耀還在那方寸間的場地上快速奔跑。
13年的世錦賽決賽,這是兩人在世界冠軍頭銜的單項賽決賽上最后一次交鋒,李宗偉在先拿一局的情況下,在決勝局打到抽筋退賽,這一年出現了爭議頗大的空調門事件,無論真相如何,但結果還是李宗偉又一次在世界冠軍的門口折戟沉沙。
在林丹逐漸退出爭奪的時代,另外一個對手諶龍又站了起來。
14.15年世錦賽兩次攔下李宗偉。在14年李宗偉更是經歷了誤服禁藥被禁賽8個月的處罰,2014年的世錦賽銀牌成績也隨之被取消。外界幾度猜測李宗偉會退役,然而他在歸來之后很快重回巔峰,和林丹在2015中國公開賽半決賽,又奉獻了一場經典戰役。
在16年里約奧運會上,李宗偉終于打破魔咒,贏了林丹,然而是在半決賽。那是一個贏了林丹還不能得冠軍的年頭,也側面證明兩人已經不再對冠軍有強大的統治力,歲月正在無情地催人老去。
那一年奧運抽簽“不規避同一國選手在同區”,但林丹諶龍還是分在了不同的半區。安賽龍羽翼未豐,在半決賽未能給諶龍造成太多難題。而林丹顯然不愿意輕易退出,和李宗偉在半決賽的三局大戰,又成為了一個經典戰役,燃盡了奧運場上最后光芒。次日林丹在安賽龍的進攻面前繳械,李宗偉在諶龍的防守面前止步。
奧運三連銀,乒乓球的王皓也是如此,但無疑李宗偉顯得更為悲情,王皓除了第一屆奧運輸給韓國柳承敏之外,隨后兩屆都是輸給隊友,在強大國乒團體下,人們只在乎金牌在不在中國,并不太苛求誰去拿金牌。
然而在以羽毛球為國球的馬來西亞,除了李宗偉,再找不到一個能在決賽甚至是在8強賽出現的人,甚至馬來西亞歷史上還沒有過一枚奧運金牌。因此,舉國的目光都到了李宗偉身上。他身上的勝負,牽動的是馬來西亞國人的神經。
被關注是要付出代價的,除了無盡的賽場奔波,作為馬來西亞的名人,還要陪領導出席各種各樣的應酬,經紀人說他太忙了,一周在家陪老婆的時間沒幾個小時。
李宗偉曾經說:“有時候真的不想打球了,沒法子,國家需要我?!?/strong>
李矛曾經也說過,每次李宗偉輸球后羽總一大批領導開會討論他的問題和聽證會一樣,實在給了他太大壓力。
在李宗偉和林丹關于巔峰的追逐逐漸淡化,在宗偉還沒有完成夢想時,桃田賢斗,安賽龍等人猶如雨后春筍般崛起。
即便如此,馬來西亞沒有頂上來,他還是沒有退卻。在2017年他嘗試過打法轉型,但在世錦賽兵敗制冷機利弗德斯一輪游,于是年過35的他依然要用他的速度與攻擊去問鼎心中向往的冠軍。
2018年,李宗偉年近36歲,這一年他在湯杯上將世界第一的安賽龍打的沒上10分。
在馬來西亞公開賽將小12歲的桃田賢斗兩局拿下,親吻地膠,達成馬來公開賽12冠的成就。
那時的他,完全不像快要36的模樣,球迷不僅期待他在世錦賽上圓夢,甚至期待他在東京奧運會上再次沖擊金牌。
但最難以揣測的,對于李宗偉來說,不是賽場的勝負,而是賽場之外的命運。
馬來西亞與桃田賢斗的一戰,成了他自己也沒想到的謝幕之戰。巧合的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公開賽冠軍,正是來自于2004年的馬來西亞公開賽,14年后,以最后一個馬來西亞土地上的公開賽冠軍收尾,也是一種美好的呼應。
掙扎
2018年世錦賽,李宗偉退賽,他沒有機會去面對那些后起之秀的挑戰,很快,鼻咽癌的確診信息傳來。在患癌住院期間,他仍然表達了不會提前退役,重回賽場的想法。
但33次的漫長手術治療已經讓他明顯憔悴,高達1000萬的手術治療費用,如果他不是李宗偉,恐怕生命都難以為繼。
好像上帝都在摸著這個幼稚小孩的頭安慰著說:“不要太倔強了,你已經做得很好”。
于是最后,李宗偉只得用眼淚,告別了他曾奔跑的賽場。
那一次次咫尺天涯的世界冠軍和奧運金牌的夢想,留在了馬來西亞,等待后來者去完成。
放開
退役后的李宗偉陪老婆旅游,陪孩子練球,開著GTR兜風,在馬來西亞,聲名為他帶來的財富和地位已經遠遠夠他無憂無慮的生活。
當然賽場是一種美麗的缺憾,李宗偉累計霸榜世界第一達到350周,公開賽冠軍數量69冠歷史第一,世界羽聯第一個積分突破十萬分的選手。
長達19年的職業生涯,奔跑到36歲才因病止步。
即便已經如此努力,仍然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人生,這是一個凡人最真實的寫照。
但即便沒有十全十美,但依然如此努力,創造著更多的完美,這是李宗偉所體現的意義。
電影的開頭,小孩問:“這種情況(羽毛球插在網袋上)算誰得分?”李宗偉回答“等羽毛球掉下來再說。”
賽場的羽毛球對于李宗偉而言,已經落下,值得學習的是,在賽場之外他將生活經營的更加美好,就像他自傳里說的“永遠知道如何重新出發!”
當運動員時就像一個奔波在外,為生活打拼的男人,沒有很好的顧及到家庭,退役之后生活的重心回到了妻子孩子,那個在外飲風沐雨的人,回到家里學會了柴米油鹽。
這同樣是一個凡人的生活寫照。既然是一個凡人,為何能被稱作英雄?;蛟S是他一步一步的把年少時海灘上過家家式的椰子殼制作的冠軍獎杯,變成了一個一個真實握在手中的冠軍。巔峰的王冠一直拒絕他的登臨,他卻用不斷地前行為自己加冕。
敗者為何為王?他為何是李宗偉?
或許只有深刻了解了李宗偉的平凡,才能理解他的偉大。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