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成都樓市,成都專業的房地產新媒體平臺
為購房者投資置業提供服務和決策參考
過去多年,由于我國房價的持續增長,很多人都認為有錢就買房才是明智之舉,更有人單純地以為買房是“穩賺不賠”的。
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非常幼稚的,也是不正確的。
#01
給大家舉個真實的案例:
朋友大強,畢業以后進入一家互聯網企業,因為大強在校期間學的是編程,而且專業知識比較過硬,所以,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一名程序員。
起初,底薪不過8000多元,但后來公司發展不錯,大強的底薪也漲到了2萬元,而且,還有一些項目分成,綜合月收入可以達到3~5萬元。僅僅工作了3年多,大強就積攢了80多萬元的積蓄。
手里有錢了,大強就想著如何讓手里的財富變得更多,在咨詢了幾位朋友以后,大強決定投資一套房產,因為大強以前從來沒買過房,對于房產投資更是一竅不通,同事告訴他,環京地區不少城市的房價漲幅都比較可觀,閑暇之時,可以去那里找找機會。
同事的一番話,讓大強動心了。
在一次假期,大強就乘車來到了環京地區的大廠回族自治縣,經過一番考察,大強感覺在這里買房可能是一個機會,一方面,這里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買房的炒房客,購房氛圍非常好,給人感覺自己不抓緊買房,房子很快就會被搶光;
而另一方面,大強查閱到大廠這個地方,雖然屬于河北省廊坊市,但地處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津都市圈,距離北京不足50公里,京秦鐵路和102國道更是橫穿境內,交通便利,而且,大廠還是“全國食品工業強縣”以及“全國科技進步縣”。
所以,大強也沒有過多考慮,第一次去大廠看房,就交了5萬元定金,鎖定了一套總價220萬元的小三居,單價在2萬元左右,面積110平。
在買房后的幾個月,大強非常高興,因為自己買的這個樓盤已經漲價了,而且漲幅非常驚人,自己買的時候,單價才2萬元左右,但幾個月之后,單價已經漲到了3萬元,相當于自己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賺了近100萬元,比自己工作3年的收入還要高。
又過了幾個月,大強發現自己買的這個樓盤單價已經漲到了3.9萬元,接近4萬元一平。
看著自己第一次買房的戰果,大強沾沾自喜,于是,開始盤算購買二套房。
就在大強準備購買二套房的時候,環京地區的樓市調控開始了,而且調控措施不斷加碼,短短半年的時間,整個環京地區的房價就出現了快速下滑的情況,看著不斷下滑的房價,大強打消了購買二套房的想法。
更讓大強沒想到的是,自己在大廠買的第一套房也從頂峰時期的單價3.9萬元降至1.8萬元,緊接著又降至1.4萬元。
用大強的話說,這房價下滑得也太快了,連給自己反應的時間都沒留!多年積蓄換來一場空。
前段時間,我把大強的這段購房經歷發在了網上,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這就是跟風買房的結果,不值得可憐!
#02
話雖如此,但筆者作為一個房地產從業人員,有義務搞清楚大強首次買房遭遇滑鐵盧的前因后果,供大家借鑒。
在筆者看來,環京地區的房價之所以如同“過山車”一般,有3個原因不能忽略。
其一,該地區沒有產業、人口的支撐
不可否認的是,15年以后,環京地區的房價快速增長與炒房客的炒作不無關系,比如很多炒房客預測,環京地區會承接北京的第二、三產業的轉移,還有些炒房客預測,隨著北京的城市面積擴容,環京地區會被納入北京市的范圍以內等等。
但事實證明,這些預測都沒有成真,沒有產業結構的支撐,只是單純的炒房,泡沫終究有破裂的那一天,畢竟,房子是給人居住的。
沒有產業,就沒有人口轉移,沒有人口轉移,靠什么來支撐房價的增長呢?答案一目了然。
其二,調控不斷加碼,住房流動性戛然而止
筆者翻閱大量資料發現,17年以后,環京地區的調控不斷加碼,比如非本地戶籍的購房者,需要提供至少3年的社保或者納稅依據。
再比如停止辦理不動產權抵押業務等等,隨著調控的不斷加碼,大量的外地人無法再從環京地區買房,住房的流動性戛然而止,房價豈能不跌?
其三,該地區的基礎配套存在較大問題,房價“虛高”而已
老實講,環京地區雖然地處北京周邊,但畢竟屬于河北省,基礎配套存在較大問題,拿燕郊、大廠來說,很多北漂一族搬過來以后才發現,道路交通非常不通暢,上班要提前出門一個小時才可以,否則進京的路就會被堵得死死的,根本進不去。
除此之外,教育、醫療等也和北京沒法比,長此以往,很多人就打消了購買環京房子的想法,甚至很多已經購買環京房子的人,也在想辦法逃離,慢慢地,環京房價的“虛高”也就顯露無疑了,房價自然也就進入了下跌通道。
END
聲明:本文圖文、素材、圖片來自大川說樓市,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The End —
【免責聲明】
文中所涉及部分圖文、視頻來源網絡,如有勘誤或涉嫌侵權,請在微信公眾號后臺留言告知我們,我們將在核實后進行有效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