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一個富有活力的城區
智能,創客,大數據······
俯瞰南山,總被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樓所吸引
走進南山,才了解到一群人對傳統文化的守護與創新
本期我們走進南山,
在摩天大樓的包圍中有一美學人文空間
墻上“學古”二字保留水泥原始質感
這就是不二人文空間
學古精神
我們在采訪中得知, 不二人文空間的“學古”正與深圳的“創新”匯聚到同一個空間。這里不僅是創新產品發布,路演,會務,創客頭腦風暴及信息共享的空間,更是學古烹茶課的學習空間。
不二人文空間內有一個中國民用古茶器博物館,這里從世界各地收集的6000余件中國民用古茶器堆放在此,可能全部加起來不能抵故宮里一個元 青花花瓶的價格,但其文化價值遠遠高于經濟價值。被譽為“最貴的茶室”。
全國各地愛茶人士都會來此打卡,這里也是市級潮州工夫茶非遺文化保護單位,不二人文空間已然成為深圳市的名片之一。而品牌“學古”也由此而來。
我們采訪了不二人文空間的副總鄭文萍,她提及到品牌“學古”的精神,定位繼承純粹中國傳統視覺,研習古人制器方法和理念,利用現代工藝研發生產制造,讓更多年輕人愛上純粹中國視覺美。
她說道,造物的方法論是唯一的創新,就是不創新。創新是向前走,試錯的過程,學古是回頭看,找對的過程。當下社會,既要向前走,也要回頭看,讓生活在創新之都的深圳人共同筑建下一代中國人的東方化生活方式...
做東方文化最專業的翻譯
不二人文空間的副總鄭文萍在采訪中說的最多的一個詞是“翻譯”,讓傳統文化真正落入尋常百姓的衣食住行當中,才能真正將傳統文化更好地推廣。
不二人文空間作為一個茶室,首先從“一壺三杯”開始讓年輕人愛上喝茶。
在不二人文空間的環境中,品鑒工夫茶,體驗沖泡。了解潮州工夫茶的人文歷史,中國傳統茶器具、茶席之道。「中國非遺潮州工夫茶」21式中體現泡茶人的禮儀與接待,領略潮州工夫茶的精髓。
初來乍到的年輕人喝的第一杯茶都紛紛說道,茶原來并不苦澀,是回甘的,甜的,還有各種香味,有水果香的,花香的,牛奶香的······體會到了一片樹葉的魅力。
不二人文空間也由此衍生了“百次茶會”,也有學古·工夫茶,學古·青海烹茶課,少年茶人等課程,通過口碑相傳,越來越多的人紛紛開始品鑒工夫茶的禮學之道。
以茶文化開始品牌商業化
的確,我們總感覺傳統文化仿佛離我們很遙遠,而傳統文化的傳播恰恰需要年輕一代去傳播,當傳統文化具備商業價值且運用到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的代代相傳。
“學古”在收集的6000余件中國民用古茶器中得到靈感,結合現代科技復刻了當時廣受歡迎的茶具。古為今用,以老器帶新器。
一句網絡流行語“多喝熱水”也成為了“學古”暖水壺的設計元素,“學古”在收集到的暖水壺中獲得靈感,結合現代保溫技術,創造了一款自帶測溫功能的保溫暖水壺,且處于閉合狀態下,即便翻側熱水也不會倒出,廣受好評。
這款結合非遺手藝用竹藤編織的熱水瓶更是拿到多項大獎。
通過這些成功與非遺結合的成功案例,“學古”成立了自身的文創設計團隊,合作品牌有故宮博物院,李子柒,招商銀行等,品牌商業化與知名度得以提升。
我們總說傳統文化要活起來,
在采訪不二人文空間過程中
我們仿佛看到一條清晰的道路,
古為今用,“翻譯”傳統文化,
讓其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文化才得以傳承,蜚聲國際。
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
自會成為每一位國人的文化自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