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遙遙無期,一季度經濟數據倒是如期而至。
截至4月28日,除西藏外,全國已有30個省市區公布了各自前三月的GDP數據。
01
27省跑輸年度增長目標
在社科院和統計局的共同努力下,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4.8%,好于預期。
30個省市區中,有22個實際增速跑贏全國平均,其中新疆以7%暫居第一;北京與全國增速持平;只有7個省份的實際增速低于全國水平,分別是廣東、江蘇、河南、上海、遼寧、天津、吉林。
吉林:2576.23億元,實際增速-7.9%,名義增速-7%;新疆:3975.30億元,實際增速7.0%,名義增速16.8%。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對比這30個省份年初定下的增長“小目標”,那么2022年開年首季,僅新疆(超出1%)、福建(超出0.2%)兩省跑贏年度預期增速,另外山西增速與目標持平 (6.5%) ,其余 27個省市區均沒能達到年度增長目標 。
其中,吉林、天津、海南、遼寧、上海、河南、廣東等7省市一季度實際增速與目標增速相差都在2個百分點以上。
新疆、吉林的年度增長目標均為6%
最夸張的吉林,年度增長目標定的是6%,結果 由于疫情,包括長春、吉林在內的多個城市實施靜態管理, 一季度實際增長-7%,相差13%。堪稱第二個武漢。
其次是天津,年度增長目標(5%)與一季度實際增長(0.1%)相差了4.9個百分點。
其與寧波的GDP差距從2021年一季度的293億,一下子縮小到僅剩22億。以致周二晚上直播時,很多小伙伴一個勁地問:寧波何時超過天津? (關注三土城市筆記視頻號,可收看直播回放)
對此不少自媒體分析稱,天津經濟失速是受疫情影響。因為早在1月8日,哏都就遭遇了奧密克戎的無恥偷襲,成為國內首個正面硬剛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城市。
這固然是其中一方面原因,但并不是全部。畢竟天津抗疫,前后僅僅18天便宣布“社會面清零”。如果二三月份經濟表現能給力些,也不至于才0.1%。 (關于天津失速的深層次原因,我們留到“城市篇”細講)
02
京滬開啟“第一城”攻防決戰
和天津一樣,廣東一季度也深受疫情所困,特別是外貿和消費等領域,受沖擊最大。
盡管最終仍以2.85萬億GDP位居全國第一,但無論是實際增速 (3.3%) ,還是名義增速 (5.1%) ,在前十大省份中都名列倒數第一。跟第二名江蘇的差距,從去年一季度的1200多億,縮小到 639億 。
粵蘇也是一季度唯二經濟總量超過2萬億的省份。
不過跟天津不同,一季度廣東的低增速完全是疫情影響下的短期現象,經濟基本面并無問題。隨著二季度廣東觸底反彈,實現“全年任務上半年大頭落地”,仍然可期。
反倒是江蘇,如果二季度長三角疫情繼續蔓延,粵蘇差距或將重新拉大。
相較延宕多年、快成月經貼的粵蘇“第一省”之爭,京滬間的“第一城”之爭如今已進入最終對決階段,因而受到更多關注。
不過由于上海此輪疫情是從3月中下旬才開始的,所以一季度京滬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是擴大的。
其中上海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010.25億,成為全國首個單季GDP超萬億的城市,無論是名義增速(5.8%),還是名義增量(551.39億),上海都超過北京(5.6%、497.5億)。
至于二季度或者上半年上海GDP會否被北京反超,這是近來很多觀察家所熱議的。
但就如周二晚上我在直播里說的,隨著這些天北京疫情日趨嚴重,朝陽、通州、順義、昌平、豐臺等區多處地方被劃為封控區, 京滬間的經濟競爭已變為防疫賽跑 。上海如果能盡快解封,說不定可以保住“第一城”位置;要是北京很快清零,那么就將歷史性地第一次超越上海。
最終鹿死誰手,我們靜觀其變。
03
閩湘皖贛滇等省排名晉級
說完表現一般的,再來看看那些增速不凡的。
一季度,全國共有16個省份的名義增速超過9%。
這里補充一個知識點,所謂 實際增速 ,是指按可比價格計算,扣除了物價變動因素后的增速。官方報告多采用實際增速,比如上面提到的一季度各省增速、全年增長目標等。
但因為“扣除物價變動因素”過程中,存在人為操控數據、刻意注水的空間,所以民間觀察更多參考名義增速。
所謂 名義增速 ,就是不考慮物價變動因素,直接用增量除以上一年的數據所得。當然,由于物價存在波動,名義增速也不是完全準確,只是可以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
回到正題。前十強省份中,山東,名義增速10.4%;浙江,9.2%;福建,10.8%。特別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三位的山東,一季度GDP為19926.8億元,距離2萬億僅差臨門一腳。
增速的快慢,帶來了排名的變化。相較2021年底,過去三個月,福建、湖南反超湖北,安徽反超上海,江西反超陜西,云南反超重慶、遼寧。
之所以要強調過去三個月,是因為排名的變化只有看環比,而不是同比,才有意義。
比如湖南,去年一季度GDP也超過湖北,如果看同比,會覺得排名沒有變化,而且名義增速還是湖北快,好像一季度湖北的經濟表現優于湖南。
其實不然。
因為去年一季度時,湖北經濟還處于恢復中,基數較低,所以才顯得同比增速很高。事實上到了去年年底,湖北GDP就已經超過超湖南了。如此前提下,今年一季度湖南能夠重新反超湖北,意義是很重大的。
同樣的,江西和陜西,也是去年一季度江西超陜西,到年底陜西超江西,這次又是江西超陜西。
這里面,既有疫情的因素——GDP占陜西三分之一強的省會西安,從去年12月23日封城,到1月24日才降為低風險區域,前后停擺了32天,但更主要的還是江西自身的努力。
繼去年正式提出“提升省會城市發展的首位度”后,今年兩會,江西又首次將實施“強省會”行動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受此激勵,2021年南昌常住人口增長了18萬,排名全國第四,僅次于武漢、成都、杭州這三大新一線城市。比2010-2020年這十年的平均值(12萬),多出二分之一。
同時,江西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由去年同期的5.7∶43.2∶51.1調整為4.8∶45.1∶50.1。其中制造業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了2個百分點,達到36.6%。在此帶動下, 一季度江西名義增速中部第一,實際增速全國第二。
與之相反,河南雖然GDP總量上仍繼續穩坐中部頭把交椅,但增速排名末位,也是中部六省中唯一實際增速(4.7%)低于全國平均的省份。加之人口上十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具體詳見上一篇《 》) ,河南未來要加油了。
04
北方省份GDP占比罕見上升
相比湘皖贛這三大排名晉級的中部省份,一季度表現最搶眼的還得數北方三大能源省份: 山西(23.5%)、內蒙(20.3%)和陜西(14.4%) 。
事實上,2021年這三省,尤其是山西、內蒙的GDP增速也是領跑全國。
略有不同的是,去年這仨GDP猛增是由于貨幣超發引發的資源通脹,今年又多了一個俄烏戰爭導致能源緊張。
另外,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也是拉動內蒙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季度內蒙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6%,是第二名湖北(20%)的近三倍。
在晉蒙陜以及寧夏(17%)、新疆(16.8%)、甘肅(12.3%)甚至受疫情影響較小的東北省份黑龍江(10.6%)的帶領下, 一季度北方占全國GDP比重,罕見地從去年同期的35.3%上升至35.6%。
其中,由于吉林跌倒,東三省的排位也發生了改變,黑龍江(2976.6億)反超吉林(2576.2億)成了東北老二。
不過,北方的這種逆襲屬于特殊環境下的暫時情況,從長遠看,利好南方的新因素正在出現。比如 RCEP的生效 。
由中日韓、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共同制定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1月1日起開始生效,標志著當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本來這對中國出口是重大的利好,可惜受疫情影響,其效力沒能完全發揮出來。遼寧、河北、貴州、吉林、山西等多個省份外貿出現負增長 ,就連外貿大省廣東也僅錄得0.6%的微幅增長。
不改變這個大環境,經濟數據永遠是扭曲或者說失真的,再多分析也是徒勞。
︳END ︳
各位老鐵,三土城市筆記 視頻號、抖音號 已經上線了,歡迎關注。想了解更多區域城市最新信息, 歡迎加入三土城市筆記讀友群。入群請先添加土哥助手號,并注明“我想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