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講究效率。譬如,同樣一塊水田,用鋤頭挖和用耕牛犁、用機械翻耕所花的時間均不相同,如果有耕牛,當然不會選擇再用鋤頭去挖,如果有機械,也沒必要再用牛去犁田,不但花的時間多,而且體力程度也會高出很多,然而,在皖西南山區,有一些老人仍然“喜歡”選擇用傳統方式干農活。
周六上午,攝影師一行到皖西南山村采風,看到村民們正在水田里起秧苗,準備插秧。村民們說,雖然鎮上有各種農機,但他們村插秧的活幾乎所有村民都是用手工。這并不稀奇,附近鄉鎮還有不少像他們一樣的村莊。不過,村子里還有的老人用傳統方式干活,田地用鋤頭挖,插秧、收割等全部用手工,其行為讓很多人不理解。
全靠手工干活,難道不覺得累嗎?對于這樣的問題,老人的回答是,說不累當然是不可能的。那么,為啥還要堅持用原來的方式干活呢?最后,老人一一道出了原因,說出了心中的想法。聽完老人的話后,不由得百感交集。
老人們喜歡用傳統方式干活,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們認為用傳統方式干活,雖然效率不高,但質量高。“譬如,用牛耕出來的田比小型機械要好,翻耕的深度遠遠超過小型機械,對禾苗的生長不一樣。”老人這樣說。
老人們說出的第一個原因是老人們的看法,如果說成立的話,那么,有的老人為啥要用鋤頭來翻田,而不用牛呢?這便有了第二個原因,原來,有的老人沒有養牛,如果請人帶牛一起耕田的話,人和牛各一個工,也就是耕田一天,是需要付兩個工的工錢。為了節省開支,一位老人在地里干農活的老人表示,情愿自己干。
第三個原因也與老人的看法有關,現在用收割機收割稻谷已經在農村不是新鮮事兒了,然而,一些老人覺得,收割機在田里“游蕩”,會比人工收割“浪費”稻谷,從小愛惜糧食的他們仍然選擇手工收割稻谷。而這樣的耕田機,也只有青年人會請來耕田。
村子里,有的人家購買了耕田的小型機械,除了自家耕田外,很少幫別人干,而養牛的人家,在每年春耕、夏耕的時候,還有一筆收入。老人覺得,養牛比購買機械劃算。
其實,在山區農村,插秧也需要請人手,難道不需要付工錢嗎?村民稱,還真不用付錢,他們是“換工”,也就是今天大家都幫一戶人家,明天大家都幫另外一戶人家,你幫我,我幫你,到最后扯平了。
不過,請人插秧,需要購買菜、煙和酒,別人來幫忙,得好酒、好菜招待,家家都一樣。圖為一位老人特地從鎮上買菜回家。
山村老人用傳統方式干農活,主要是想提高收成,減少開支,對于他們來說,他們覺得,能滿足上述愿望,累點沒有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