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流傳下來的習俗。
當時,屈原是楚國的詩人,也是一個政治家,他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了一些貴族的反對,還被誣陷丟了官職。在楚國被秦軍攻破后,他心如刀絞,寫下了絕筆《懷沙》,抱著一塊石頭在汨羅江自盡。后來,百姓們聞訊,為了尋找屈原的尸體,在汨羅江劃船尋找,此后逐漸發展為龍舟比賽。人們害怕江河里屈原的身體被魚蝦吃掉,就將米團投入江中喂魚蝦,此后吃粽子的習俗也在民間流傳開來。
除了這些習俗,文人墨客們也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詩句!一起來欣賞下端午詩篇。
《和端午》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這是宋代詩人張耒的一首七言絕句。
龍舟比賽是為了深切懷念屈原的千古奇冤,但是如此忠烈的英魂離去后已經過了千年,他哪里還能回來?。咳缃駠粕硗鲞€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的離騷在人間流傳了!
整首詩讀下來凄清悲切,表達了對屈原的懷念和深深地無奈。雖然他已經國破身死,但是他留下的愛國精神和《離騷》卻千古流傳!
《五月五日》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意思是,屈原已經沉江自盡了,楚國人為他的不被容納感到悲哀。哪里能制止讒言,身單力薄的屈原只不過是試圖憑借一己之力去驅趕蛟龍罷了。我雖然沒有消除屈原生前留下的遺憾,反而追尋他死后的蹤跡。唉,可惜,只有碧綠的沅湘水倒映著群峰疊嶂。
前半首詩,詩人回顧了屈原留下的遺憾。后半首詩,聯想到自己應考落地,報國無門,只能在屈原當年憤恨投江的地方,尋找自己該何去何從。
《午日處州禁競渡》——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這首詩和前兩首風格有所不同。
我剛剛從蓬城踏青回來,家中只是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認為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明知道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吊屈原呢?
全詩從題目和詩句能看出湯顯祖對賽龍舟的批判。賽龍舟起源于唐朝,至明清時風氣更勝往昔。湯顯祖認為,裝扮奢華的龍舟耗費財物,費時費力,不利于民生,所以禁止人們舉行賽龍舟活動。從湯顯祖的這種任性,我們能看出他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