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兩天,有超過26萬的考生們,用筆桿子決定了未來做夢的方向。
我們在考場邊呆了一天,發(fā)現(xiàn)除了奮筆疾書的教室,考場之外其實正在進行著另一場考試。只不過應(yīng)考的主角是考生的父母,他們中的許多人也是第一次當考生家長。面對高考,他們又與孩子一樣毫無經(jīng)驗。
當網(wǎng)絡(luò)上調(diào)侃家長伴考的聲音四起,有人說這年頭家長都為了考試瘋了,有人說拒絕封建迷信,高考就不應(yīng)該給家長放假整幺蛾子。
對于家長們而言,如何打氣加油,是一張需要回答的試卷。
而答案,關(guān)于期待,關(guān)于陪伴,也關(guān)于為人父母的再一次成長。
“你平時還轉(zhuǎn)發(fā)錦鯉
憑什么笑我們高考祈福”
每到高考前后,各大媒體平添爆火的新聞,除了沒帶準考證和考題太難,就一定是家長們的“高考文化”。
就像今年難倒了半個中國的語文試卷一樣,當代家長們已經(jīng)把直接移用,借鑒化用,和獨創(chuàng)發(fā)揮到了極致。
穿著旗袍應(yīng)援孩子的老父親們剛上熱搜,之前東北的老母親們發(fā)明出的應(yīng)考邪典就又被翻了出來:
什么紫色內(nèi)褲等于指定能行(紫腚能行),穿champion——得冠軍,穿耐克——做的全對這類基礎(chǔ)操作已經(jīng)是老生長談。
考慮到內(nèi)褲一天一換,心思活絡(luò)的店家甚至推出了高考專屬套餐。
第一天穿紅色,討個“開門鴻運到”的彩頭;
第二天穿紫色,答的題“紫腚都對”;
第三天穿黃色內(nèi)褲,還會附贈灰色襪子一雙,寓意金榜題名走向輝煌。
這些段子已經(jīng)變成了每到6月人們樂此不疲玩兒的梗。但我從沒想過,這來自東北的玄學之風早已經(jīng)吹上了關(guān)中大地。
考生的媽媽們不管高矮胖瘦,開車的,騎電動車的,挎著菜籃子走路的,都穿旗袍。
寓意“旗開得勝”。
旗袍還不夠,得是紅色旗袍和紫色旗袍為最佳,放眼望去也是媽媽們最常選擇的顏色。
10塊錢一支的向日葵攤位前面排滿了人。家長們一支一支的仔細挑選,一定要選中花叢中最完美的那一枝。
寓意“一舉奪魁”。
文具店在高考的前幾天就開始爆滿,賣的最好的,是印有高考必勝的徽章,和“孔廟祈福”系列的答題筆。
“你別不信,真的有很多考生會穿腳底印字的襪子”西店中學門外得小賣部老板說得一臉正經(jīng)。“我們在這兒開文具店多少年,但是每到高考我們也激動也緊張。每年我們都寫這種小紙片,掛在店里,家長們也都更愿意來我們這兒買東西。”
“我就看不慣網(wǎng)上那些人,他們平時還轉(zhuǎn)發(fā)錦鯉呢,咋人家父母給娃高考圖個好彩頭就不行了?”
老板吐了一口煙,說的義憤填膺。
就這樣,帶著超自然神秘之力的加持,考生們走進考場,家長們在門外等待。
拍攝時,家長們總是會投來有一點點警惕的眼神。
之后當你沖他們笑著說出“祝孩子高考成功”之后,他們的臉上才會散出層層的笑意。
“我知道有人會笑話我,
但我還是穿上了旗袍”
“這件旗袍我娃上高三那年我就買了,一次沒穿過,就等今天。”
“你覺得奇怪,你看我們家長就一點兒都不覺得。”
“大家都穿。管他有用沒用,咱肯定不能落下。”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穿旗袍,一是圖個好彩頭,二是我姑娘這種人生的重大時刻,我也想漂亮一點。”
在7日-8日這兩天,西安的馬路上,只要看到身著旗袍的適齡女性,十有八九是考生家長。
關(guān)于為什么選擇旗袍,媽媽們給出了很多答案。
在得到答案之前,我原本想寫一篇調(diào)侃現(xiàn)在逐漸妖魔化的“考場迷信”的文章。但得到答案之后,我決定,讓更多的人看到考場之外,有關(guān)家長們的點滴。
“我知道現(xiàn)在網(wǎng)上挺多段子的,我穿旗袍可能路過的人都會笑話我,信這種有的沒的。但是我覺得這是一種儀式感,我想讓我的孩子考試能夠旗開得勝,所以就算有人會調(diào)侃我,我還是會穿旗袍。”
說話的是一位身著白色旗袍的考生家長。她邊說邊比劃了比劃手中的向日葵,望了望根本看不到的考場。
此時距離數(shù)學考試散場還有半個小時。
西電中學外的林蔭路邊,坐滿了等待孩子的父母們。
他們穿著裙子,窩坐在樓房下的石頭上,一邊拿著扇子扇風,一邊三三兩兩討論著這次的題會不會很難。
半躺在電動車上的大叔把一張高考志愿的報紙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終于受不住暑熱帶來的困意,瞇著眼打了盹。
抱著半人大小的玩偶的阿姨,在路邊來回踱著步子。
玩偶有點兒沉,她時不時用力地往上抱一抱。
時針剛好5點,四散的家長們就開始往校門口聚集。
張貼圍擋的地方?jīng)]有樹,半下午的太陽正灼灼地曬著。
家長們嘴唇不自覺地抿著,目不轉(zhuǎn)睛盯著學生將會出來的大門。
當?shù)谝粋€孩子走出來之后,有人拿起手機,360度地拍攝著。也并不是為了記錄自家兒女,可能只是想記錄下來這對家長也頗為陌生的一刻。
孩子們開始魚貫而出,家長們揮舞著手中的向日葵,大喊著孩子的名字。或者站在圍擋的石墩上,焦急地四處望著。
當牽到孩子的手,家長的第一句話絕不是“考得咋樣”。
他們只是笑。
這個時候,大家好像都忘了,自己手里的花是為了“一舉奪魁”,身上的旗袍是為了“旗開得勝”。
“你沒當媽,我孩子沒高中的時候,我也覺得這些人挺魔怔,挺不可思議的。”
接到孩子的媽媽挽著孩子的手,沖我笑笑。
“我現(xiàn)在想想,你們會不理解是因為,你們年紀都不大,坐在考場里的時候只全心全意想著考試,并不太注意考場外面的家長到底穿了什么,你考試的時候他們是不是回去了,還是在太陽下面一直等著你。”
家長說話時,孩子正在跟同學對著答案,并沒注意自己媽媽說了什么。
在外人看來,這些家長們多少有點夸張,有點兒魔怔。
不少人說:“太夸張”,“當年我考的時候,比這個難多了,也沒見我爸媽這樣過。”
但坐在考場里的我們,可能并不知道,我們的父母在我們考試之前,是不是一夜沒有睡覺。
就像前兩天走出考場的考生們,并不一定會注意到:
等待著自己出考場的媽媽,第一次穿上旗袍,畫著不太習慣的口紅和眼線的樣子,有多美。
“高考玄學,
誰說不是另一種陪伴”
網(wǎng)上流行一句話,大意是說一個人的青春才幾年,就這樣被隔離在家里,沒辦法和同學們一起肩并肩上課,沒辦法去和心愛的人手拉手見面。想象中浪漫的大學生活,青春歲月,竟這樣的草率和粗疏,幾乎等于上了幾年電大,就畢業(yè)了。
同樣的,我們和父母相互陪伴的時光,大多也以高考為分水嶺,由密轉(zhuǎn)疏。
在開始學會獨自行走之前,高考就像是一場充滿儀式感的告別。
在這樣的節(jié)點前,總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會讓你考前心里安定,情緒愉悅,精神放松。
更多時候,所謂“玄學”,或許只是一些關(guān)心的人,用一些方式,消解緊張情緒的方式,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無言的陪伴。
或許青春的主角一直在變,但不變的,永遠是那個六月。
那個時候,天藍風清,未來有大把的可能性。
那個時候,一切簡單,爸媽就在教室外面等著我。
我無法吐槽那個穿著旗袍在校門外哭訴“孩子不容易”的家長;
也無法調(diào)侃根植在考生和家長心里的“考場玄學”。
因為后來,當年經(jīng)歷過的那些高三生長大了,類似的“玄學”也隨之流傳了下來。
每天上班前轉(zhuǎn)句錦鯉賬號的吉祥話,是不少打工人的“開工儀式”;考研、考公、考教資,逢考必玄學……
也正是因為青春逐漸遙不可及,所以走出高考的人,總愛給正在經(jīng)歷的人加油,
似乎他們也能在這個過程里被鼓舞、被點燃。
心里熄滅已久的熱血也稍微滾燙了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