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程3億多公里,“隼鳥2號”帶回5.4克小行星樣本。
樣本里有20多種氨基酸,打破了人們一直以來的認知。
過去,人們認為氨基酸只能在獨特的地球環境里產生。換言之,其他環境里出現氨基酸的概率非常之低。
既然氨基酸是細胞的主要組成物質,是生命的基礎。那么,宇宙里出現其他生命,衍生其他文明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這并不是好消息。
恰好,剛讀完劉慈欣《三體》的第一部。
書中設想了一種地球外文明:三體文明。三體文明是一種科技高度發達的存在,為了逃避亂紀元的詛咒,他們不斷尋找適宜的生存環境。人類的電波被三體文明捕獲,地球的宇宙坐標被定位,危機降臨被按下了倒計時。
除了人類文明的內應,三體文明向地球發送了兩顆質子。質子延宕人類科技進程,監視人類社會的異動。雖然,三體黨被重挫,三體艦隊卻越來越近。
讀完,感覺整個人不怎么好了。
即便是科幻文學,誰又能確定有沒有外星文明呢?
值得一提的是,三體環境已在獵戶座GW星系被發現。
外星文明是不是像在俯瞰蟲子那樣,靜靜觀察藍色星球上的一舉一動,嘴角輕蔑地向上一挑。偶爾,不露聲色地撥弄了下手里的狗尾巴草。
《三體》中提到,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這可能太宏觀。
給時間以意義,可能是個體能做的。
(文耕坊-景軒bookhi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