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懶”是一些人的天性,站著想坐著,坐著想躺著,然而,在皖西南山區有一位老人,他雖然滿頭銀發,但天天從未閑著,盡管孩子們不要他干活,可他總想著要找事干,而且,做的事情在有的人眼里還“不理解”。
日前,攝影師一行到山村采風,看到大爺正挑著零件進山?!八衲陮嵲谡也坏交罡?,就到山上去種植撂荒田地,沒有養牛,又不通公路,農機無法進山,他便把農機拆開,將零件一個個挑上山再組裝?!币晃皇煜ご鬆數拇迕窠榻B說。聽到村民的介紹,旁邊的大爺似乎不好意思地將左手遮住額頭。
雖然地處山區,但如今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都提高了,孩子們有出息,即使他不干活,也不愁吃喝,那么,大爺為啥要干這樣的體力活呢?原來,這與大爺的經歷有關,他不種植那些田地,心里就不舒服,甚至晚上睡不著覺。
大爺小時候家境貧寒,吃飽穿不暖是常事,有時家里來了客人,還得借米下鍋,那個時候,他就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想糧食吃不完,只有自己種,于是,到了十五六歲時,他便到山上開墾荒山,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條件逐漸得到改善,如今,村民們都搬下了山,山上的老屋再也沒有人住,原來的田地除了種植茶葉外,無人耕種,大爺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雖然年過古稀,但他仍然萌生了栽插莊稼的念頭,山上沒有公路,要是有牛的話,耕種倒是也方便,可是,他已經多年沒有養牛了,家里有小型耕田的機器,根本無法弄上山,怎么辦?后來,他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將其拆分開,把一個個零件挑上山,再進行組裝。
從家到山上的田里有一段水泥路,還有一段土公路,再向上就是山路了,大爺先將能挑的零件挑上山,再將耕田機發動起來,慢慢推到土公路的盡頭,然后進行搬運。
看到大爺為了耕田,用這種方式搬運耕田機,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說大爺是一生種田“入了迷”、“上了癮”,不種田就手癢癢,不管別人怎樣說,大爺只是笑笑,他說,家里盡管不缺吃,可糧食再多,但他不怕多,越多越好。
走在山間小路上,他挑著耕田機器的零件,穿過茶園、翻過溝壑,一步步向目的地邁進。“我不著急,如果說,種田是我的一個目的,那么,通過種田的方式來鍛煉身體,是我的另外一個目的。”大爺說,雖然現在頭發已經白了,但身體還算不錯,也許這正是勤勞的結果。
老人的一句話,總是在腦海中回蕩,他總是說,不找點事干,他睡不著覺,看到山上的田地閑置,他更是著急,不過,他干活時,不需要別人幫忙,包括下輩們。看到老人漸行漸遠的身影,一行人心中百感交集,多么勤勞的老人呀!大家默默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臨近中午,老人回到家,也許老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他說,沒事,干這些活,他還沒有問題,所以不用擔心,他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干好農活的同時,不能傷了身體,不能給孩子增加負擔,否則,干再多的活也是沒有用的,這是最起碼的“原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