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同,追求的目標也不一樣,有人常年在外工作,最大的目標是多掙錢,有人生活在河邊,最大的興趣是天天釣魚,從中體驗垂釣的快樂,至于收入咋樣無關緊要,還有的人喜歡寫字、畫畫,最大的愿望是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讓自己興奮的作品,比干什么都強,然而,在皖西南山區有一位儲姓老人,他的愿望與前面的人都不一樣。
生活在山區,最需要的是什么?有人說是錢,有人說是糧食,不過,儲大爺的想法讓人出乎意料,他認為,最需要的是柴火。“有錢有什么用呢?沒有柴火,能把米直接煮熟嗎?”大爺說,在城里,有錢或許能買到很多東西,不過,在山區,錢并不是萬能的,有糧食有柴火,心里才有底氣。
周日上午,攝影師一行到山村采風,看到大爺正在弄柴火。村民們稱,大爺家的柴火能燒很多年,不過,他仍然天天弄柴火。柴火放在那里不要飯吃,多弄點有什么關系,還不像糧食,糧食多了吃不完,時間長了,倘若保存不當,可能會發霉腐爛,而柴火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大爺這樣認為。
一句話能幫一個人,一句話也能害一個人。大爺稱,他有儲存柴火的想法,是從小時候開始的,那個時候就是聽了別人的一句話。大爺出生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那個時候農村家家戶戶的條件都不太好,吃不飽是常事,為了改善生活,村民們都很勤勞,大家特別看不怪的就是那種“懶惰”的人。
什么樣的人是“懶惰”的人?大爺的印象中,早上起床晚的人是懶人,田地里有野草,不及時清除的是懶人,大爺不做“懶惰”的人,所以,他從小就天天起床非常早,他不但不做“懶惰”的人,還要做勤快的人,那么,怎樣的人又是勤快的人呢?這不,小時候,別人的一句話,讓他記憶深刻。
“誰家的柴火多,誰家就是勤快的人。”大爺說,十多歲時,經常有人講,你看他家,那么多柴火,多勤快,從那時起,大爺只要有空閑,就弄柴火,山上開荒山種糧食,回來時帶一根柴火,下午放牛回來,也帶一根柴火。他覺得,這樣做不但能得到別人的表揚,還能解決家里燒柴火的問題,一舉兩得。就這樣,他家的柴火是,當年不燒當年弄的柴火。
曾經有一段時間,大爺的舉動也確實得到很多人的贊揚,稱他確實勤勞,不過,隨著社會發展,如今,還用這種方式生活,讓很多人不理解。可是,大爺早已養成這種習慣,他表示,如果空閑的時候,不弄柴火做什么,在家閑坐著嗎?那樣對身體更不好,還不如弄柴火呢。
大爺在壩上弄柴火,壩下的茶園里,他的老伴正在采摘茶葉。“你先來摘茶葉,柴火以后再弄不可以嗎?家里又不是沒有柴火燒。”“你慢慢摘吧,我情愿弄柴火。”這是大爺和他的老伴的對話。
大爺為啥喜歡弄柴火,對于這樣的疑問,他打了一個比方,有的人喜歡掙錢,錢拿到手上,心里特別舒服,而他喜歡柴火,看到成堆的柴火,心里也很舒服,至于究竟是啥原因,他也說不清楚,只是在空閑的時候,就想弄柴火,再多也不嫌多,就像別人掙錢不嫌多一樣。
大爺的老伴一個人采摘茶葉,她知道大爺的“習慣”,從不過分叫大爺去幫忙摘茶葉,她說大爺是對柴火有感情,老來也沒必要去改變他。哪里有斷掉的樹枝,他就去撿,哪里搞建設需要砍雜木,他連忙前去幫忙,不過,他從不亂砍伐。家里有大爺這樣的人,別人家有存款,而她家有的是“存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