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山區的村民,或許有不少人想走出大山,到外面干出一番事業,目的是想掙更高的收入,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不過,并不是只有走出大山才有出路。在皖西南山區,有的村民留在家鄉,他們干的是“老本事”,然而,收入卻令自己比較滿意。
日前,攝影師一行到山村采風,村子里巨大的塑料大棚吸引人眼球。據村民介紹,近些年,有一家公司在當地入駐,看中的就是山里具有多種資源優勢,公司技術人員大力研發優質苗,促進農業增效,經過幾年的運營,如今,在全國各地同行中享有盛譽,很多企業、農戶過來購買秧苗。
任何農作物,其種子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產量的高低。這家公司進駐山區后,專業研發新品種、培育新苗。讓很多農民在家門口找到了新的工作,他們來到公司,天天從事農業生產工作,收入比在家干農活時要高出很多,甚至翻倍,雖然如此,但他們說,他們的薪水不算高,公司里工資高的人,收入特別誘人。
原來,村民們在這里主要是做栽插秧苗、澆水、移栽等工作,以前,在家里雖然也是做類似的這些事,但是在這里上班要比在家里干活舒服多了,不怕刮風下雨,從年頭到年尾都有活干,拿著固定工資,還不用回家燒飯,餐餐吃的是食堂。
雖然如此,但村民們總是說,他們羨慕有文化、有知識和頭腦的人,在他們公司,有的同事的工資年薪高達30至200萬元,當然,這些人不是在大棚里干活,而是在辦公樓和廠區里研究新品種,干的活比他們輕松,工作環境也比他們要好,關鍵是工資高呀。
在山區能有這么高的工資,確實令人羨慕,甚至難以置信,不過,村民說,有技術的人就應該有高工資。在他們這里,技術人員不講究高學歷,有的人只有大專學歷,因為有技術,照樣能拿到高收入。
村民雖然向往高工資,但他們知道不是想能就想得來,畢竟別人是技術活,而村民稱自己干的也是技術活,不過,含量要小很多。在這方面,技術高一些,收入就高一些。
優質的秧苗得選用優質的土壤和肥料,村民說,這些穴盤里的土壤分為兩種,并且是經過特制出來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科技助力,只有創新,才有出路。
而移栽的過程,也是一項細致的活兒,只有細心的人才能勝任。從瓶苗到穴栽,每一道程序都馬虎不得,他們坐在凳子上小心翼翼栽插,干的是農活,即需當繡花一般用心。
如今,山村村民都說,過去,在當地農村,村民們種植莊稼靠的是力氣,如今,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種莊稼也要有技術,而且,技術非常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