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418,聆聽閱讀時間:約10分鐘
-有音頻,更精彩-
(點擊音頻,即可收聽)
主播
棲桐
說起李商隱,大概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無題詩,緊接著是他被牛李黨爭影響的坎坷政治仕途,然后才是他的詠史詩、詠物詩,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寫駢體文的高手。
為什么提起李商隱,我們馬上想到他的無題詩,卻不容易想起他的其他作品呢?“朦朧詩人”的稱呼緣何而來?這就要從他的悲劇人生說起了。根據考證,無論是恩師令狐楚還是岳丈王茂元都與牛黨李黨沒有直接的關系,也就是說他不是因為陷入黨爭才仕途無望的。但是不管是當時的人們還是當今的我們都不約而同地認為他背叛恩師,忘恩負義。普遍認為他仕途不順是他善于投機取巧的苦果而已。
時至今日即使有很多人在為他喊冤,為他洗刷,但是當時的人卻已作古,一方面他的污名歷經千年已經很難再洗去,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因為牛李黨爭,李商隱的政治生涯還是如此坎坷,不是更說明他與官場無緣嗎?
但是自小浸潤的儒家入世思想已經植入他心底,即使不甘,也只能寫寫詩文發發牢騷,考試還得繼續,前路還未斷絕,心還不死,他不會輕言放棄。吟詠著“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的他其實還是滿腹熱枕,“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這腐鼠的滋味還是想嘗一嘗的。而這一點點微末的期待,卻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意外與失望中不斷地被消耗,直至徹底沉寂。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李商隱的前大半生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每一次在仕途展現些許星光的時候,總是有一片漆黑的云把它遮住;每一次心頭有火光亮起的時候,總是有一陣無情的風把它吹滅。但是他依然無懼無悔,勇往直前,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
在令狐父子的影響施壓下,漫長而艱辛的應舉之路終于在開成二年(公元837年)結束,他的仕途迎來第一縷曙光。此時二十四歲的李商隱正躊躇滿志,準備大干一場。只是這曙光還沒完全亮起就因為令狐楚的去世、隨后機緣巧合入了王茂元的幕僚,娶了王晏媄而被時人誤解,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參加的授官考試復審被除名。這對當時的他打擊極大,如當頭棒喝,整個人都懵了。之后他再次通過授官考試,終于真正上任,進入官場。在京的秘書省校書郎一職是他官宦生涯的起點也是最高點。
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他便從校書郎調為弘農縣尉,開始慢慢遠離政治中心,不斷地走下坡路。赴任途中,他的心情有如楊仆,不禁感嘆自己“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為關外心”,再一次感受到了官場無常,人事浮沉,“清聲不遠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唯有蘆葉清音與荒城砧聲相伴。如有預感一樣,在外的縣尉生涯也處處受制,甚至一度到了請長假準備辭職的地步,最終他也沒有長居弘農。再次請辭獲準后,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母親亡故,為母守孝的三年直接讓他錯失唯一一次躋身權力階層的最佳時機。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李商隱的政治機遇也如時光一去不復返,再回首不過一地傷感,令人唏噓。
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李商隱已經三十三歲。對于別人來說,三十三歲正是奮發有為的時候。可是對于生命總長只有四十五歲,尤其是政治生涯從未順遂的李商隱來說,他的人生其實已經開始走向末路,心態也開始頹廢,不復當年的書生意氣,但是心底的那份治世理想讓他還抱有最后一絲期待。
這一年九月,他遇到了另一個政治上的知己盧弘正。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正有能力有實權,而且非常賞識李商隱,讓李商隱再次看到了希望。但是仿佛有魔咒一般,治軍嚴謹,敢于革新的武寧軍鎮帥因年老終死任上,李商隱還沒來得及大展身手,一切又戛然而止。此后他就進入了人生的最后幾年,許是失望太多次了,他不再汲汲營營,心懷期待。雖然經常郁郁寡歡,但心境終于慢慢趨于平靜,甚至開始接觸佛教,發出“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淡泊之懷,直至最后罷職回歸故里。
有時候在想,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到大中十二年(858年)這六七年間,是不是因為公務員的待遇不錯他才堅持下去的,畢竟他一個文人肩不能抗,手不能挑,武不成,也不可能經商,在古時候可選的職業生涯幾乎只有入仕為官這一條出路。人生暮年,不斷被蹉跎的政治理想也幾乎不能支撐,至此,李商隱才大概明了,自己或許真的不再有機會在仕途大放異彩了。
在官場底層起起伏伏的經歷讓李商隱的詩篇內容也從一開始的歌唱愛情慢慢轉變為針砭時事,立足當下。他的愛情詩融合了李賀的奇崛幽麗,同時帶有南朝柔美纖細的特點。而愛情詩中最有名的無題詩看似寫愛情,實際是在朦朧而隱秘地展現自己的憂傷與憤懣,與他的人生經歷不謀而合。李商隱的無題詩介于愛情詩與詠史詠物詩之間,也是李商隱詩風轉變的體現。
再看他的政治詩: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馬嵬》是一首典型的政治諷刺詩,通過詠史針砭時弊,以達諷喻之意。李商隱的近體詩被認為繼承了杜甫的詩風,深沉蘊藉,錘煉嚴謹。“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戰場”一句被認為極似少陵。如同杜甫在《進雕賦表》中以“沉郁頓挫”評價自己詩文風格一樣,他們的文字皆是心血所化。
但是與無題詩相比,同樣是心血凝成的文字,李商隱的其他詩文并不如無題詩出名,甚至經常被無意中忽略。就像李商隱被世人誤會的一生一樣,他的無題詩光芒遠遠蓋過了其他詩歌類型,如詠物詩、詠史詩。同樣的,他的詩歌出名度也遠遠蓋過了其他文學作品,如駢體文。
李商隱的駢體文師從令狐楚,其文學成就很高,而且于他的官場生涯很有利。可惜英雄無用武之地,一身才華并無歸處。范文瀾先生對李商隱的駢體文評價很高,認為《樊南文集》可蓋過唐代所有駢體文。因為他政治生涯的不得意,他的駢體文也只被一小部分人所識,也并沒有流傳下來,大放異彩。
在世人看來,李商隱是一個寫愛情詩的高手,一個汲汲于世卻不被重用的政客,卻忘了他同樣有一顆兼濟天下的赤子之心,只是機會并不垂青于他,晚唐腐敗的政治現狀注定他只能通過越來越不可言說的無題詩來感慨“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
作者 | 陳秋滬
主播 | 棲桐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入群學習 | 微信(15116151869)
圖片 | 來自故宮博物院
文字內容 | 文章內容為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