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fā)展,各種產(chǎn)業(yè)也在不斷“更新”,在皖西南山區(qū)有不少村莊,以前,果樹只是村民家房前屋后的一個“景點”,成熟的果實只是家人吃,另外一部分送給親戚朋友,很少有人將水果賣出去。如今,一些村莊的村民不但大片種植果樹,甚至將果樹種到了茶園里。
自古以來,茶產(chǎn)業(yè)是村民們增收的主導產(chǎn)業(yè)之一,在曾經(jīng)很少賣水果的山村,為啥村民將果樹栽到茶園里,難道不擔心果樹影響茶葉的生長,導致減少收成?日前,攝影師一行到山村采風,村民們的介紹讓人豁然開朗,他們說,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還節(jié)省不少的事情。
原來,近些年,村里的交通改善了,很多人種植水果,然后到城里賣,另外,還有不少城里人到山村游玩,體驗采摘的樂趣,因此,種植水果的村民越來越多,過去擔心水果賣不掉,如今村民愁沒地方種植水果,這不,便把果樹栽插到了茶園里。
茶樹中間套種果樹,會不會影響茶葉的生長?村民的說法是,只要規(guī)劃得當,管理到位,他們感覺沒有太大的影響。首先,套種不能太密集,要合理設(shè)計,其次,茶園里多了果樹,適當增加肥料也是必要的,這是他們摸索出來的經(jīng)驗。
村民為增加收入,動了不少腦筋,甚至請有關(guān)技術(shù)人員來幫忙指導,個個十分勤勞,然而,卻有人說村民們的舉動是“懶人行為”,這是怎么回事呢?
山村的茶園有很多年歷史,每年,村民們都要進行多次除草等管理,自從在茶園里種植果樹后,茶園里的草很難再長出來,除草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少。這便有人對村民開玩笑說,為了少除草而套種果樹,是不是“懶人行為”?
收入高了,活兒反而少了,“懶”看起來是個貶義詞,“懶人行為”卻在山村成了表揚的話語。甚至有村民聽到這樣的話不但不生氣,反而感到自豪,稱“懶”,要懶得好,懶,還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的懶值得。
為了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村民還將部分水果的果實套上袋子,質(zhì)量更好,價格更高,收入也更多。
為便于管理,茶園的四周圍起了柵欄,茶園的山頂上還建造了景觀亭,美化山村的同時,讓游客有休息和賞景的場所。
山村村民在茶園里套種果樹,茶葉采摘后,又能采摘各種水果,然而,卻被人稱為“懶人行為”,您覺得這種方法可取嗎?歡迎留言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