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南魯黨爭
第二節:魯王黨的陰謀
我們看了太子黨和魯王黨這兩派的陣容,不得不驚嘆幾乎整個吳國的朝臣將領都參與到這場黨爭之中了。二黨構爭將導致了這樣的局面——“仇黨疑貳,滋延大臣”,東吳官場集體陷入斗爭之中!
孫霸通過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掌握了極其豐富的資源和人脈,有資本挑戰孫和的儲君之位了。
不過首先拉開這場黨爭帷幕的人不是孫霸,而是同父異母的姐姐全公主孫魯班。
此時的孫權已經六十多歲了,身體健康狀態一天不如一天,剩余的年歲并不多了。
孫魯班非常清楚地知道,父親一旦駕崩,太子孫和就會名正言順地成為新任皇帝。所以她必須趕在父親歸天之前,讓父親廢掉太子孫和,改立孫霸為太子。她一直在尋找著機會,想給孫和致命打擊。
孫魯班為了擴大魯王黨的陣容,曾經拉攏朱公主孫魯育,但遭到對方拒絕。孫魯育丈夫朱據是太子黨,她怎么可能加入魯王黨誹謗陷害太子呢?因此,孫魯班怨恨孫魯育,將自己的胞妹視為眼中釘,欲拔之而后快。(《三國志》:“孫和為太子時,全主譖害王夫人,欲廢太子,立魯王,朱主不聽,由是有隙。”)
孫魯班生性狡詐,嫉妒心極強。十年之后,她會親手害死自己一母同胞的親妹妹孫魯育。
有一次,孫權因生病而臥床不起。太子孫和見狀便到長沙桓王(孫策)廟祭祀,祈禱伯父孫策在天之靈保佑自己的父親早日康復。孫和在太廟中為父祈福完畢后,就打算回家了。
不過張休的住所距離長沙桓王廟很近,就邀請孫和到他家中做客。值得一提的是,張休是太子妃的叔父。孫和看見是自己娘家的親戚邀請他,不好意思拒絕,遂去張休家中坐一會再回家。誰知道就是這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卻惹出了大事來!
原來全公主孫魯班知道孫和去太廟祈福,就派人對孫和進行了盯梢和跟蹤。她是一位很有心機的女人,并且很細心,不放過任何能打擊政敵的機會。當她得知孫和祈福完畢后去了張休家一趟這件事兒后,就覺得打擊孫和的機會來了。于是孫魯班借此事大做文章,借機向父親孫權進讒,煞有介事講述了太子孫和并沒有去太廟祈福,而是專往太子妃娘家去謀劃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
孫魯班誣陷誹謗完孫和后,又趁機陷害孫和母親王夫人,又說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不但沒有難過之情,臉上反而露出高興的神色。其言外之意很明顯——孫和母子巴不得皇上駕崩,好讓孫和早點登基為帝,王夫人當太后!
孫魯班這一狀,告得實在夠狠,完全是把孫和母子往死里整!
幾乎每一個帝王,到了年老生病時,他都會變得猜忌多疑,害怕別人趁他不行時奪去他的帝位。誰敢在皇帝還活著時就覬覦他的皇位,他就要誰的命,即使是太子都不能例外!
這也是每一個帝王的悲哀之處,皇位遠遠比親情還重要!
所以病榻之上的孫權聽了長女這些挑撥之辭后,頓時勃然大怒——朕還沒有死,孫和母子竟敢如此!
雖然孫魯班這一狀告得并不是非常高明,但此時的孫權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那一個明辨是非的人了,他年老病重,腦袋也不好使了,聽信了長女的一面之詞。
盛怒之下的孫權,馬上派人去嚴厲責罵王夫人,讓她滾蛋。王夫人由此惶恐不可終日,整日整夜受驚憂慮,不久之后就遭譖憂死了。由于受到牽連,太子孫和所受寵信日益減損,不再受到孫權的信任了,因此孫權與太子之間的關系也自此逐漸冷淡。
孫和看見父親懷疑自己另有所圖,也憂慮不安,害怕自己被廢除太子之位。身陷誣陷漩渦中的孫和,百口莫辯,一度心灰意冷。此時孫和的太子地位已經受到嚴重威脅,他隨時都可能有被廢掉的風險。
孫霸看見孫和遭到打擊,大喜過望,圖謀儲君之位的欲望更加強烈了。于是孫霸糾集黨羽,指使全寄、楊竺等人多方搜集黑材料,讓他們天天在孫權面前讒毀孫和及其支持者。魯王黨肆無忌憚地栽贓陷害,采取各種陰謀手段,想一網打盡太子黨。
孫權聽了這些讒言后,心中更加懷疑孫和與太子黨成員。于是孫權特意召見楊竺,屏退左右隨從與他單獨談論孫霸的才能。這個舉動無疑表明孫權已經做好換人的準備了,魯王孫霸有可能取代孫和成為新任太子。
孫權問道:“孫霸其人如何?”
楊竺答道:“魯王文武兼備,一表人才,非常適合作為太子繼承大統。”才子楊竺拿出了做學問的精神,從各個方面論述了孫霸是一個文韜武略的完美儲君人選(“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為嫡嗣”)。
孫權聽了連連點頭,向楊竺表示可以改立孫霸為太子。
這是一次絕密的談話。按理來說現場只有孫權和楊竺,誰知道還有第三者在場——孫和的一個役使躲在孫權寢宮的床底下。孫權和楊竺談話完畢離開后,這個偷聽者馬上偷偷溜出孫權寢宮,將聽到的全部談話內容告訴了孫和(“有給使伏于床下,具聞之,以告太子”)。
孫和知道這次談話的內容后,大驚失色,他想不到的是父親竟然打算將他廢掉!恰好此時陸胤有事正要前往武昌,便前來向孫和辭行。孫和意識到這是一次自救的機會——讓陸胤捎信給陸遜,請求他的幫助。
請出頭號重臣陸遜出面公開支持自己,說不定會改變父親的想法。
陸遜是孫和的最大精神支柱,孫和相信只有陸遜才能幫助他扶穩搖搖欲墜的太子之位。
陸胤是陸遜的侄子,讓他親自捎信給陸遜,效果比任何人都要好。于是孫和沒有直接會見陸胤,而是換上便服偷偷溜到他的車上,與陸胤秘密商議了此事。孫和將自己面臨的情況全盤告訴陸胤,再三請求他一定要讓陸遜上表勸諫自己的父親。
當然,陸胤答應了太子孫和的請求,分別之后他就快馬加鞭趕往武昌。
在這種極其危險的情況下,留在朝中的太子黨成員自然不甘坐以待斃,他們開始反擊。
太常顧譚上疏道:
微臣聽說有國有家者,必須明確嫡庶的區分,區別尊卑的禮節,使其有高下之別。這樣做能讓骨肉之間的恩情相生,非分的企圖會絕斷。 從前賈誼陳說治國安邦的大計,評論諸侯的勢力,認為他們的權勢過大,雖是親屬之間也一定有逆犯名節的弊端;如果是權勢輕弱的話,雖是疏遠之人也一定有保全自身的福祥。故此淮南王是漢文帝的親弟,不能永享封國,這就是因為權勢過大的原因;吳芮是外姓臣子,卻能將長沙王位傳給子孫,這就是因為權勢輕微的原因。 從前漢文帝讓慎夫人與皇后同坐一席,袁盎撤去慎夫人座位,文帝面顯怒色,及至袁盎明辨尊卑的禮儀,說明戚夫人成為‘人彘’的教訓。 漢文帝當下怒氣即消,慎夫人也醒悟過來。現在微臣提及這些歷史故事,并非有什么偏心偏愛,確實是想讓太子安定其位而魯王有所得益!
顧譚強烈要求孫權明辨嫡庶之分,列舉了漢朝的事例,反復強調應當以此為戒,才能避免再發生類似的錯誤。前車之鑒,后車之師!
吾粲更是建議讓魯王孫霸出鎮地方——去駐守夏口,同時建議將孫霸的親信楊竺遣發出外,不能讓他留在京都建業挑撥離間陛下與皇子們的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吾粲是太子孫和的老師(太子太傅)。而此時吾粲建議將魯王孫霸及其親信趕出京城,其用意不言而喻。
魯王黨看見太子黨還擊,馬上加大火力反撲,搜羅一系列罪名誣告吾粲。其中最嚴重的一條罪名就是吾粲勾結陸遜,多次將朝中的情況傳告給鎮守武昌的陸遜,意欲圖謀不軌。要知道,所有皇帝都懼怕朝臣勾結手握重兵的外地將領一起里應外合造反!
孫權聽了魯王黨的“秘密報告”,怒火沖天,馬上派人調查,發現吾粲與陸遜互通過幾次消息。至于他們互通消息是說了些什么內容,這并不重要了,反正這個行為對于魯王黨來說,就足夠置吾粲于死地。果然孫權馬上派人逮捕吾粲,將他扔進監獄里關起來。隨即吾粲被誅,以儆效尤,看誰敢再去勾結陸遜!
魯王黨看見誣告有效果了,他們再接再厲,決定揭秘一件陳年舊事所隱藏的“秘密”,希翼借此打垮太子黨。于是全琮父子向孫權上表,彈劾顧承、張休與典軍陳恂串通一氣,陳恂故意在芍陂之戰后增添了許多戰功給顧承、張休。
這是魯王黨精心策劃的一場非常有針對性的誣告,其矛頭隱隱指向太子——孫和包庇顧承等人虛報戰功,一起欺騙陛下!
這起誣告涉及到公元241年的芍陂之戰。這一年四月孫權兵分四路伐魏,其中有一路由衛將軍全琮率軍攻略淮南。想不到的是,全琮部隊到達芍陂時遭到魏將王凌和孫禮聯手群毆,吳軍戰事不利,五營將秦晃率領的先鋒部隊被魏軍乘勝消滅了。先鋒部隊全軍覆沒,吳軍戰場形勢極其危險。如果吳軍不能及時扭轉頹勢,勢必會遭遇慘敗。
就在這危急時刻,吳將張休和顧承組織敢死隊,率軍奮力抗擊,經過一番苦戰后,終于擋住魏軍的凌厲攻勢。張休和顧承為大軍爭取了寶貴的喘息之機,贏得了稍縱即逝的反擊機會。
主帥全琮是一位作戰經驗豐富的統帥,馬上抓住此機會重整軍隊,派遣長子全緒和侄子全端趁機率軍反擊魏軍。在張休、顧承與全緒、全端等人的聯手配合作戰下,吳軍終于擊退了魏軍,避免慘敗的結局。
吳軍回國后論功行賞,朝廷認為張休與顧承擋住敵軍的進攻的功勞大,全緒與全端迫使敵軍撤退的功勞小。因此張休與顧承一道因功被提拔為雜號將軍,全緒與全端只能升為偏將軍。其實這是很公平的賞賜決定,如果沒有張休與顧承,全緒與全端哪里有反擊魏軍的機會?
由于張休與顧承得到的賞賜比全緒與全端多一點,因此全琮父子懷恨在心,認為全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其實雜號將軍比偏將軍也只高半個等級而已,按現代軍隊的軍銜來看,雜號將軍類似于軍長,偏將軍類似于副軍長。
不過,當時全琮父子雖然不滿,但他們并未當場提出異議,而等到事隔多年后再舊賬重提,意圖很明顯,他們最大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爭取高一點賞賜,而是認為這是一個能給政敵致命打擊的好機會。
于是全琮父子一口咬定張休與顧承勾結典軍陳恂,在功勞薄上詐增戰功,欺上瞞下,其小人嘴臉暴露無遺。
孫權接到了全琮父子的彈劾表章,勃然大怒,認為這些重臣之后有意欺騙他。當時孫權已經有感于江東士族的勢力過于強大,怕他們尾大不掉,遂借此事打擊江東士族。于是張休與顧承因“虛報戰功”被撤職流放荒蠻之地——交州。
中書令孫弘為人陰險狡詐,張休一向很討厭他。而如今張休被趕出都城流放交州,孫弘知道這是一個整死張休的好機會了。孫弘決定借刀殺人——借孫權之手除掉張休!于是孫弘趁機落井下石,再進讒言,大肆毀謗張休。孫權聽了孫弘的讒言后,立即下詔書賜死張休(“中書令孫弘佞偽險诐,休素所忿,弘因是譖訴,下詔書賜休死”)。
顧譚因為是顧承的哥哥而受到牽連,也被司法部門判處流放交州的處罰。顧譚因連坐下獄,孫權并不想嚴懲他,畢竟顧譚是前任丞相顧雍之孫,并且也是孫登的好朋友。孫權沉吟不決,有意放顧譚一馬,但是我們都知道皇帝是要臉面的。所以孫權想讓顧譚在審判大會上道歉,然后再釋放他。誰知道等到開庭的日子,顧譚不僅沒有當庭“認罪悔罪”,反而義憤填膺地喊道:“陛下,朝堂上的讒言滿天飛!”(陛下,讒言其興乎!)
顧譚這話一出口,等于當眾指責孫權不明辨是非,聽信讒言殘害忠良。于是有關官吏立即上疏,奏稱顧譚犯了誣陷毀謗之罪,對皇帝大不敬,依法應該處死。
孫權雖然也很生氣,但看在顧雍的份上,沒有同意處死顧譚。最后顧譚和他的弟弟顧承都被革職流放到交州,孫權讓他們到不毛之地進行勞動改造(“權以雍故,不致法,皆徙之”)。自此以后,顧家兄弟至死都不能再回到建業了,他們被流放交州不久后就憂憤而逝,客死異地他鄉。
魯王黨通過一系列陰謀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收獲!孫和失去孫權的信任,吾粲下獄被 誅,張休被賜死,顧譚等人被流放外地,太子黨受到空前的嚴重打擊。
魯王黨形勢一片大好,孫和被廢似乎只在旦夕之間了!孫霸掩蓋不住自己的喜悅心情,差點要擺慶功酒宴來慶祝勝利。
其實此時,這場黨爭還遠遠沒有結束,甚至可以說還沒有進行到一半,魯王黨只不過是取得暫時的勝利而已,他們并不是最終的勝利者。
不過新一輪斗爭馬上就來了!
本章完。
本文節選自:“藍水飛舟”《三國風云》系列實體書,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輸入作者名字“藍水飛舟”搜索,即可自行購買正版書籍《三國風云》。
《三國那些事兒》陸續更新中……
完整版更新于:公眾號【三國故事】的「三國那些事」專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